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5-16 作者:佚名 來源:京郊日報
本報訊(記者劉菲菲)市委市政府日前印發了《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措施》,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到2050年,北京鄉村將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本市將緊扣北京“大城市小農業”“大京郊小城區”的特點,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以城鄉融合發展、農業綠色發展、農民全面發展為主線,以建設美麗鄉村為抓手,以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為重點,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市委市政府印發的《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措施》,從九個方面做出了部署,提出了總體要求、目標任務以及實施措施。針對每項措施,都明確了責任單位。
目標
●到2020年
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任務基本完成,人居環境質量全面提升,基本形成以小城鎮、中心村為核心的30分鐘公共服務圈;農業標準化生產基本實現全覆蓋,全市整建制創建成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國家食品安全城市;環首都生態安全圈框架基本形成,農業高效節水灌溉基本實現全覆蓋,農村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現行標準下低收入農戶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標準線,低收入村全部消除;農村基層組織規范化建設進一步加強,低收入村和軟弱渙散村的黨組織實現全部提升、全面轉化;黨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機制進一步健全,鄉村振興戰略領導責任制全面落實、全面鞏固。
●到2035年
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全面完善,農業現代化、農村現代化、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
●到2050年
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措施
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板
《措施》規定,本市將在實施美麗鄉村建設三年專項行動計劃期間,清臟、治亂、增綠,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突出短板。對農村地區違法占地、違法建設、違法經營等行為和“臟、亂、差”現象進行長效管控和治理。依據規劃拆違還綠、留白建綠、見空插綠,實現以綠治臟、以綠凈村、以綠美村。開展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區創建,加快重要水源地和人口密集村莊、民俗旅游村的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推進“廁所革命”,力爭2020年底前,全市農村公共衛生廁所基本達到等級標準,戶廁基本達到無害化要求。在垃圾和污水處理、廁所保潔、環境衛生等領域探索多種形式的管理模式,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建立專門有效的管護隊伍,保障設施設備長期發揮效益。
本市還將持續推進農村冬季清潔取暖,以電能為主,優先采用“煤改電”方式實現清潔取暖,今年底前,基本實現全市平原地區村莊無煤化,并開展山區村莊冬季清潔取暖試點,讓農民用得起、用得好、用得省心。
●小城鎮嚴禁違法圈地開發
本市將加強分類引導,構建“新市鎮——特色小鎮——小城鎮”新型城鎮發展體系。創新小城鎮建設實施方式,鼓勵存量用地集約高效利用,吸引社會資本參與,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和城鎮空間體系有效延伸,帶動鎮域協調發展。抓住非首都功能疏解、城市功能布局調整、產業轉移、重大活動承辦等機遇,以功能定位為先導,依托自身資源稟賦和地域特色,聚焦生態、休閑旅游、文化創意、教育、體育、科技、金融等領域,吸引功能性項目、特色文化活動和品牌企業落戶,建設特色鮮明、綠色智慧、宜居宜業的小城鎮。
《措施》明確規定,在推動小城鎮發展中,要嚴格節約集約用地,嚴禁違法違規搞圈地開發,嚴禁整體鎮域開發,嚴禁搞大規模商品住宅開發。
●設立低收入幫扶項目庫
根據《措施》規定,本市將把維護農民根本利益、促進共同富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按照民生建設“七有”目標,不斷提高農村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的標準和水平,加快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動農村勞動力充分就業,不斷增強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市將加強對幫扶對象的動態管理,完善幫扶臺賬,健全幫扶政策體系,把工作重點進一步向尚未超過現行標準線的低收入農戶傾斜,因村、因戶、因人精準施策,落實好產業、就業、教育、助殘、醫保、搬遷等方面幫扶措施,實現較高標準的保障目標。加強政策宣傳,堅持扶志、扶智相結合,改進幫扶方式方法,更多采用生產獎補、轉移就業、勞務補助、以工代賑等方式,引導低收入農戶克服“等靠要”思想,通過辛勤勞動增收致富。強化產業幫扶,建立產業幫扶項目庫,選好產業幫扶項目,科學用好產業幫扶資金,加快推進項目落地。完善利益聯結機制,使低收入農戶分享到產業鏈和價值鏈增值收益。加強就業扶持,進一步集成崗補社補、技能培訓、助殘增收基地、公益崗位托底安置等就業促進政策,美麗鄉村建設、營林造林等項目用工盡量使用當地低收入農戶勞動力。強化幫扶資金投入和使用管理,建立與低收入農戶增收任務相適應的投入體系,確保資金安全和效益。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