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5-30 作者:佚名 來源:人民網
“時隔五年再來石碑坡,干凈的水泥路、錯落有致的房屋、獨具特色的文化墻……”廣南縣作家協會梁正翔腦海中那個臟亂頹敗的村子已經蹤跡全無。
石碑坡位于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篆角鄉,這里生活著83戶415人,他們全都是花倮人,崇拜“蕎”和“魚”,屬于彝族的一個支系。在2013年的時候,石碑坡還是一個絕對貧困村,人均年收入不到七百元。
廣南縣篆角鄉鄉長李玖富介紹,五年前,石碑坡村缺少一股進取精神,“男的在家喝酒,女的上山做活,都快十一二點了,男的還醉著。加上人畜混居,牛栓在床邊,豬養在院壩,環境衛生非常差。因為語言不通,小孩也不能好好上學。”
山高坡陡、路爛房破、人畜混居,人心懶散,得過且過,幸福生活遙不可及。種不連片、養不成群、運不出門,村窮民困、土地匱乏,產業發展舉步維艱。針對這樣的局面,在各級各部門的幫扶下,政府將石碑坡村小組列為特困攻堅型試點村,通過整合農科、林業、水務等項目資金,積極申報項目,派駐駐村工作隊,切實把各項惠民政策落到實處,全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項目整合破解資金難題
李玖富表示,為改善石碑坡生產生活環境,廣南縣先后整合整村推進、一事一議、民族團結示范村、上海援建、危房改造、美麗鄉村建設等項目投入建設。
“僅石碑坡村就整合資金1458萬元,新建并硬化了村內主干道、環村路、活動室、文化小廣場、文化墻,太陽能路燈、衛生廁所等。并投資新建養殖小區,一戶一欄,牲畜集中養殖,畜牧站工作人員每周都來指導,實現家家有牛耕田,戶戶有豬過年。”李玖富說。
“我家養了27頭牛,37只羊,還有6頭大母豬。”靠著這些牲畜,44歲的周歧剛供出了村里第一位大學生,他也是石碑坡第一家蓋新房的村民。
周歧剛是村里最早一批外出務工的人,經過多年的積攢和借款,他在2013年開始蓋新樓房,花了22萬元,其中,貸款6萬元,政府補助4.8萬元,自己借了五萬多。
“雖然還欠著一點錢,但是日子有奔頭,國家政策好,只要努力奮斗,生活好得很。”作為村里的致富帶頭人,周歧剛還被推選為村小組組長,他依靠自己在外務工學習的建筑裝修技術,培訓村民,讓他們都有一技之長,在哪里都能“立得住”。
真情宣講激發內生動力
為提振村民脫貧致富信心,廣南縣、鄉、村各級工作隊員與村民用真心提真情宣傳政策、促膝長談找根源話窮根,按照精準施策精準退出路徑制定脫貧方案,做到家底明、路徑清、措施好,最大程度地激發貧困戶主觀能動性,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
“我們優先做婦女的工作,她們本來就比較勤勞,通過舉辦文明戶評比等各種活動,婦女先站起來。”李玖富介紹,對于村里的男性,通過投工投勞,讓他們蓋房子,學技術,鼓勵他們外出務工。
目前村里已經有167人外出務工,“他們在外出之前,都持有村里發放的技能培訓證書,有了一技之長,他們在廣東浙江都留得住,每個月收入三四千元。”
與此同時,石碑坡從孩子抓起,樹立“培養一批孩子,改變一代花倮”的理念,把“扶貧先扶智”抓到實處。在篆角大坪完小開設花倮民族班,在那灑鎮中心校開辦花倮民族班2個,并為孩子們免費解決衣食住行和學習的一切需要,極大地改善了花倮村寨教育基礎設施。
“現在房子建起了,娃娃讀書又免書費、生活費,不要我們操心。”“這些路、養殖小區都是政府幫建的,下一步就要搞好生活,發展養殖業、種植業,改善自己的生活。”花倮村民滿意地說。據介紹,石碑坡2018年將有6戶脫貧,之后全村就還剩兩戶貧困戶。
臟亂村轉型文化村
村容村貌變了,村里的規矩也在變。以前,石碑坡普遍存在盲目攀比之風,這些開支既造成了浪費,也增加了群眾負擔。
參照周邊村子,石碑坡也制定了村規民約,“紅白事不能大操大辦,白事不能超過50桌,紅事不能超過40桌;白事送禮不超過200元,紅事送禮不超過100元;喬遷新居、孩子滿月滿周歲、老人大壽禁止操辦,違規超辦的處罰打掃村內衛生一個月……”
慢慢地,村里醉漢少了,上街賒酒喝的沒有了,人畜混居的現象改變了,村子環境逐步改善了,花倮村民由過去的慵懶散變為了勤勞務實。男女終日嗜酒現象消失,一家六七個孩子的現象消失,村民增強了少生優養的意識觀念,花倮學生受教育年限不斷提高,目前村里已經走出了兩位大學生。定期舉辦花倮蕎菜節,彝族葫蘆笙舞、敬酒歌和《采月亮》等花倮特色文化遺產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民族文化得到進一步傳承和保護。
農歷四月第一個屬龍或屬兔日就是花倮群眾的“蕎菜節”,也稱為過蕎年,頭一天殺豬祭祀神樹,祭祖過后,花倮群眾身著彩衣集中到廣場跳蘆笙舞,因動作周旋飛舞,蘆笙舞被稱為“東方迪斯科”。5月24日,恰逢花倮人的蕎年,日子越來越好的花倮群眾,蘆笙舞也跳的越發盡興了。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