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5-30 作者:佚名 來源:安徽省扶貧辦網站
近年來,蕭縣創新扶貧模式,將孝善傳統文化與脫貧攻堅有機結合,全面倡樹農村道德新風尚,全力推進孝善扶貧工作深入開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強化宣傳引導,營造良好孝善文化氛圍
一是渲染孝善氛圍。通過發放孝親敬老倡議書和制定孝親敬老村規民約、制作二十四孝圖、文化墻、送戲送電影下鄉等措施,利用宣傳冊、廣播喇叭、公開欄,大力宣傳孝善文化,2017年以來,全縣發放孝親敬老倡議書近20萬份,制作孝親敬老幸福墻1500多個,縣梆劇團到鄉鎮、村巡演豫劇《鞭打蘆花》100余場次,宣傳孔子七十二賢之首閔子騫鞭打蘆花的故事,營造了“孝善養老”的良好氛圍。二是開展孝善教育。組織多家部門開展孝善文化進校園、“爭當孝善青年”和“爭當孝善好子女”演講比賽等活動,讓孝善文化落地生根。三是加強孝善宣傳。在全縣范圍內大力宣傳《老年人權益保障法》,通過孝善戶現身說教、鎮村干部說法、“五老”人員入戶宣傳、召開座談會等形式,讓群眾理解孝文化的精髓和內涵。切實把孝善傳統美德外化于形,內化于心,使群眾家喻戶曉,讓老年人的子女自覺參與到尊老孝老活動中,形成良好的工作推進氛圍。
二、推行贍養協議,督促子女履行贍養義務
一是黨員帶頭。按照“縣倡導、鎮推動、村落實”的原則,由點到面推行贍養協議模式。黨員帶頭簽訂贍養協議,動員群眾,使群眾了解倡導開展這項活動的目的意義,讓他們知道贍養老人是自己的責任。召開座談會、黨員會、群眾代表會、“五老”人員專題會,大力宣傳動員,廣泛聽取群眾意見,不斷完善方法措施。二是先行試點。先后在王寨、龍城、杜樓、圣泉等群眾基礎較好的鄉鎮進行了贍養協議簽訂試點,檢驗效果,總結經驗,得到多數群眾的認可后在全縣范圍內全面推開。目前全縣各村都組織開展了贍養協議簽訂,并把協議贍養的條款寫進了村規民約。三是強化監督。簽訂協議時,村委會作為第三方在協議上簽字蓋章,督促協議雙方履行義務。村干部和“五老”人員一對一、一對多監督落實。協議簽訂后,村委會采取公示、評比、表彰、通報等方式,并把貧困戶的贍養協議裝入村級貧困戶個人檔案,加強監督,推動落實。
三、設立孝善基金,探索孝善扶貧新模式
一是設立扶貧孝善基金。按照“子女自助+政府補貼+社會捐助”的模式,針對70周歲以上貧困老年人,堅持子女為主和自愿參與的原則,有贍養能力的子女按每月不低于100元的標準一次性繳納一季度的基礎贍養費,孝善基金給予10%的補貼,每年最多補貼240元。統籌安排縣財政和村集體經濟收入補貼孝善基金。同時,通過宣傳發動,倡導黨員干部、社會愛心企業、愛心人士積極捐款獻愛心,擴大基金規模。二是成立孝善基金理事會。鄉鎮設立孝善基金管理辦公室,全面負責本鄉鎮、村級孝善基金的資金運行。村級成立由村中威信高、辦事公道、為人正派的黨員或群眾擔任理事的孝善基金理事會,負責本村孝善基金的籌集、發放、管理,監督村民贍養協議的執行。孝善基金每月25日前打卡發放到戶,發放情況由村級孝善基金理事會于發放完成3日內進行公示。
四、開展孝善評選,突出先進典型示范引領
一是開展家庭美德評選。每個村設立“孝善紅黑榜”,曬出老人子女在物質生活、精神慰藉上對老人的贍養情況。利用外出務工人員春節返鄉時機,組織開展“最美家庭”“好兒女好媳婦、好婆婆”“孝善之星”等系列評選表彰活動,對先進典型進行褒揚獎勵。二是開展孝善模范評選。通過鄉鎮、村孝善基金資金募集情況,對各企業和個人愛心、孝心養老捐助進行評比,評選出孝善模范企業或孝善模范個人,并進行表彰,切實營造良好社會輿論氛圍。三是開展志愿服務評選。發動全縣各志愿服務組織、個人對貧困戶特別是貧困老人進行慰問、幫扶,根據服務時長、次數、幫扶效果等開展評優評先活動,吸引更多志愿服務組織參與到幫扶貧困老人的活動中來,進一步改善幫扶貧困老人的生活條件。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