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6-20 作者:佚名 來源:云南日報
5月下旬,騰沖市北海鄉打苴社區350畝馬鈴薯科技精準示范田里,隨著馬鈴薯收獲機的轟隆聲,一個個馬鈴薯從土里“鉆”了出來,種植戶鄧中學一家忙著把馬鈴薯按大、中、小分類,分別裝到袋子里。
“我家今年種植馬鈴薯3畝多,收成不錯,除去成本應該還有8000元左右的收入。在今年馬鈴薯價格普遍下降、銷售困難的情況下,自己種植的馬鈴薯統一由昆明子弟公司收購,而且種植馬鈴薯的田只是冬閑田,收完馬鈴薯還可以種植水稻。”鄧中學高興地告訴記者。
打苴社區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62戶1048人,占社區總人口的27.95%,是北海鄉的深度貧困村。
科技如何促脫貧?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用馬鈴薯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給出了答案。今年1月,經作所選擇自主選育的馬鈴薯富鋅加工新品種“云薯304”,采用“科技+加工企業+專業合作社+訂單+貧困戶”模式,在打苴社區開展350畝馬鈴薯科技精準示范田,覆蓋190戶貧困戶,貧困戶種植面積達215.5畝,占種植總面積的61.57%。在5月下旬的實地測產中,種植的“云薯304”新品種平均畝產2480千克,畝產值3266元,除去種子、化肥等成本,畝增收2000元以上,示范效益明顯。
“科研單位和推廣部門提供品種及種植模式和技術,加工企業保底收購,貧困戶積極自愿參與,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省農科院經作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提高群眾種植積極性,當地農業局還制定了相應的補助獎勵措施。
相關標簽:云南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