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6-27 作者:佚名 來源:長城網
內丘縣張奪村九畝地農莊王愛軍和他的“網紅西瓜”。
內丘縣張奪村九畝地農莊王愛軍在查看他的“網紅西瓜”。
內丘縣中張村村支書黃仁相正在和工人在雲翔果品基地里給蘋果套袋。
初夏時節,內丘縣九畝地農莊的“網紅西瓜”進入采摘期,每天,前來采摘的網友和慕名而來的游客絡繹不絕,你摘兩個、他帶三個,忙壞了農莊主人王愛軍。
王愛軍的“網紅瓜”是從中國農科院引進的新品種袖珍西瓜,皮兒薄、瓤甜、水份大。能成為當地人追捧的“明星瓜”,與王愛軍善經營、懂銷售、頭腦靈活分不開。
“網絡時代得跟上網友們的消費習慣。”對此,王愛軍利用微信朋友圈,打出了“私人定制,讓瓜為你而生”的賣點,吸引了眾多網友紛紛提前預訂。
西瓜還能定制?看到記者的疑惑,王愛軍笑著解釋到,“訣竅在于密封授粉技術。”原來,西瓜成熟期大約一個月,只要在預計采摘日的前30天,對瓜苗進行人工密封授粉,就能確定西瓜的成熟日,滿足顧客的采摘時間了。
“你看,每個瓜上都有一張‘出生證’。”順著王愛軍的指引,記者看到,上面詳細寫著它的授粉日、采摘日、預訂人姓名和簡短的祝福話語。“兩畝瓜,一個月之前,就已經被網友預訂了近一半。”王愛軍不無欣慰地說,“一年比一年種得多,年年不夠賣啊!”
位于內丘縣大孟村鎮張奪村的九畝地農莊,建在王愛軍的9畝自留地上。以前,王愛軍也跟大多數他人一樣,在地里種些小麥、玉米,一年干到頭,每畝地的純收入不足千元。六年前,他在縣科協的指導下,開始種植大棚葡萄,嘗到了特色種植的甜頭后,王愛軍便一心撲在了設施瓜果種植上。
“技術不再是難題,關鍵是怎么才能推出去。”說起銷售,王愛軍有自己的想法,“以前賣瓜果得上街推銷,現在網絡預售,顧客找上門來買!”如今,王愛軍每年在自家的農莊里先后種上草莓、西瓜、甜瓜、無花果、冬棗等十來種瓜果,全年收入達12萬元,靈活的經營模式,讓九畝農田的效益增加了十多倍。
王愛軍通過特色種植、網絡預售闖出休閑農業致富路,是內丘縣培育引導特色休閑農業發展的一個真實寫照。在內丘縣,像九畝地這樣的特色休閑農業不在少數,各具特色。
近日,內丘縣工業園區中張村村南的雲翔果品基地,剛剛結出的小小蘋果和一顆顆飽滿的甜杏、白桃掛滿果園,三四十個工人正忙著進行蘋果套袋、桃枝修剪。
中張村位于內丘縣東部,石武高鐵穿村而過。緊鄰高鐵的750余畝地,是政府劃出的綠化帶。前些年,由于管護不到位等多種原因,綠化帶遭遇著“年年栽樹不見樹”的尷尬,急壞了中張村黨支部書記黃仁相。
為了讓綠化帶真正“綠”起來,2013年,黃仁相帶著村民將綠化帶的白楊樹統一換植成果樹,并成立雲翔果品基地,自己墊資雇傭本村及周邊村民悉心管護。幾年下來,基地初具規模,桃、杏、梨、蘋果、核桃等果樹相繼掛果,目前,各種水果產量年總產量可達100萬公斤,年產值達300萬元,到了豐產期,產量將翻番。
雲翔果品基地留住了綠色,也為村民帶來了致富門路。作為縣里的扶貧龍頭企業之一,基地常年為本村及周邊村群眾提供崗位40余個,同時還吸納全縣90個貧困戶以扶貧資金入股,年底為他們發放分紅,帶動困難群眾實現脫貧增收。
中張村村民李俊岐,一家五口人里,兒子、兒媳和孫女3人身體都有殘疾,60多歲的李老漢成了家里的頂梁柱。基地成立后,李俊岐到基地打工,“工資每年近兩萬元,每年底還有600元分紅,俺心里比以前踏實了!”李俊岐高興的說。
“村里有座漢代的千佛寺,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黃仁相說,村里計劃把基地的休閑采摘同千佛寺祈福結合起來,打造農旅休閑一日游,“四月份舉辦了一次桃花節,不少人來踏春賞花,下半年,打算建起特色農家樂,讓游客賞花摘果嘗農家飯,回歸田園之樂。”
近年來,內丘縣堅持以農業產業興旺為重點,積極培育特色種植、鄉村休閑旅游等富民產業項目,不斷完善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農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目前,該縣正在謀劃利用三年時間,實施十大現代農業園區、8個設施農業基地,以及8個特色小鎮、鄉村生態游建設等項目,為全面實現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相關標簽:河北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