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9-04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
中國農業新聞網記者鄧俐通訊員 支小玲
初見吳金剛,是在新疆阿克蘇地區溫宿縣佳木鎮通吐爾村一片核桃田里,高瘦的他鼻梁上架著一幅黑框眼鏡,黑色寬松大T恤,花短褲,鞋上沾著泥,氣質中透著讀書人的斯文,還有農民的純樸,他像普通的莊稼漢一樣,盼望有個好收成。今年33歲的吳金剛,已經在通吐爾村種植了5年的核桃,在當地小有名氣,其原因有三:一是他的核桃地只有53畝,并不算多,可每年的畝產效益是最好的;二是溫宿縣種植核桃的果農里,他學歷最高:合肥工業大學機械設計專業研究生畢業,且待人謙遜溫和,人緣很好;三是他種植核桃特認真,他的電腦里有一個專門的核桃種植文件包,搜集整理了大量的核桃種植技術資料。他走哪都不忘向人請教核桃種植經驗,還結合自己的心得體會認真做了筆記。
2013年,吳金剛頂著碩士帽從安徽千里迢迢跑到阿克蘇種核桃,他的舉動讓親朋好友不解,甚至嘲諷他是不是瘋了。現在他對這份堅守了5年且將繼續堅守的夢想,用了“硬扛唄”來表達創業的不易和堅守的決心。
“我是安徽人,父母是普通的工薪階層,我喜歡學習,一路走來也很平穩順利,本科畢業于華東交大,之后順利考入合肥工業大學機械設計專業攻讀研究生。研究生畢業后進入了中國叉車行業佼佼者、國企安徽合力叉車廠,月薪五千多元,之后很快遇到了妻子楊艷,生活平靜而幸福。我是父母和所有人眼中的好兒子、好丈夫,是別人口中的‘青年才俊’,只要堅持下去,成長為高工,各種福利保障不差,生兒育女,過完這平靜安穩的一生。”吳金剛講述自己的故事,語氣波瀾不驚。
“工作兩年后,隨著妻子的懷孕,我開始焦慮孩子出生后的撫養、教育投入,孝敬父母,履行自己作為一個父親和兒子的責任。或許那時太年輕、浮躁,渴望能給父母妻兒最好的生活,自我設定目標過高,背負責任壓力過重,感到自己當時的經濟狀況無法勝任。漸漸心里產生了一個念頭,自主創業掙大錢!”說到這里,他扶一扶眼鏡,哈哈大笑。“28歲,我做了一個讓父母當時簡直要崩潰的決定——辭職到新疆阿克蘇種核桃。父母震驚之余苦勸過、怒斥過,但我那時就像著了魔,誰的話都聽不進去,只想到傳說中地域遼闊的大美新疆闖蕩一番。現在想來,我要感謝我的妻子,她是個幼師,有自己的工作,當時還懷著孕,但看我心意已決,她沒有多說,辭去工作,挺著個大肚子,義無反顧陪著我來到了阿克蘇。”
“事實證明,我的選擇沒有讓今天的自己和家人后悔。五年時間,我僅用兩年就還清了40多萬元的承包費,現在我的核桃主要銷往上海、浙江、內蒙等地,每年有近30萬元的純收入。最重要的是,在通吐爾村生活的5年,我感受到了核桃豐收的喜悅,更收獲了鄉親們質樸的友誼,他們待我這個外鄉人如家人,在我還是個種植業領域的“小白”時,毫無保留、耐心細致、手把手地教我修剪核桃枝、噴灑農藥,雖然他們普遍只是初中生,但個個都是“土專家”,我永遠感激他們。”
“而我最感謝的是我的家人!五年了,我的兒子出生在新疆,健康活潑,妻子現在是全職媽媽,把她的所學全部用在了兒子身上,讓我可以毫無后顧之憂地忙田里的事。父母也由最初的堅決反對到今天的理解和支持,如今每到農忙時節,他們都從老家來村里幫我打理農田,直到核桃全部賣完才回老家。”
談及今后的打算時,吳金剛有些害羞地說:“你們別笑我,我要說一句流行到爛的話——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這也是我對妻子的承諾。這些年,她跟著我受了不少苦,等我下一步培養出一個靠得住、技術好的助手,我就能騰出一些時間來陪她和孩子去各處走走。核桃田的承包期還有17年,如果說剛來新疆時只是因為聽說新疆是個好地方,想趁著年輕賺大錢、享受生活,體會自主創業的精彩,但這五年,我見證了新疆翻天覆地的變化,感受到越來越強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熱情善良的村民給我的幫助和溫暖,還有那各種各樣的花式美食、香甜的瓜果……我越來越愛這個美麗的地方。新疆越來越好的經濟發展環境堅定了我繼續留在這里的信心,我父母也直說新疆是個好地方,我相信我們一家人會在新疆生活得越來越好!我也想在農村這片廣闊的天地里追尋綠色的夢想!”
從一名國企“青年才俊”到南疆果農,吳金剛經歷的是一場人生和價值觀的巨變。作為一名千辛萬苦從普通工薪家庭走出的研究生,通過個人努力進入人人羨慕的國企,卻又懷著自主創業的激情毅然離職。他深情地說:“農村的創業路,不只是在詩情畫意的核桃林中欣賞夕陽的寧靜和晚霞的絢麗。種地就得和土地打交道,就得看天吃飯,我剛創業時也遇到過沙塵暴、強冷空氣降溫、陰雨綿綿等極端天氣導致剛掛的果損失慘重的事,那時認為只要一腔熱情,敢闖敢干,就能做成事。但是今天,想要扎根鄉村有所作為,必須具備農業領域需要的知識儲備、體能儲備和意志儲備,必須付出很多。這五年種植核桃的過程中,我遇到過很多困難,資金、技術等問題有無數個理由讓我放棄,但我仍然選擇了堅守,因為我始終相信只要自強不息,堅守總有回報。現在我趕上了好時代,國家對新疆林果業的支持、宣傳和推動力度前所未有,我希望能與更多關注林果業的人來探討如何用新的理念、新的思想和新的模式來升華傳統林果產業,為大美新疆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關標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