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9-17 作者:佚名 來源:華龍網
今年39歲的張譽山是重慶彭水諸佛鄉復興村6組人,他早年開過門店,后也曾外出打工。通過多年打拼,在有了一些積蓄后,張譽山于2014年回鄉發展,創辦生態養牛場。從去年開始,養殖場實現收益,致富后的張譽山不忘鄉親,通過創新養殖模式,帶著鄉親們一起發展肉牛養殖,共同走上致富之路。
返鄉創業養殖肉牛
2002年,時年23歲的張譽山在當地集鎮上開了一家門店,做起了飼料生意。期間,他萌生了發展養殖業的念頭,由于當時年輕,想法太多,也就沒在意。兩年后,因門店生意不景氣,張譽山外出打工。
2014年初,有了一定積蓄,返鄉創業的念頭再次涌上張譽山心頭。經多方考察后,張譽山決定通過自繁自養,發展肉牛養殖。當年6月,張譽山先后買回22頭母牛,開啟了他的養殖之路。
在復興村大村壩,有近2000余畝的撂荒土地,四周都是大山,只有一個進出口,是一個天然的生態養殖場,張譽山看中了這里,他因地制宜,搭建了兩個簡易牛棚,讓養殖場的牛在山上自由散養。
張譽山在這片撂荒地上采用“種養結合”的生態養殖模式,建起了化糞池,實行牛糞便的干稀分流,所有干糞便經過發酵處理后,用于種植玉米、黑麥草、甜高粱等作物,作為養殖場肉牛食用的飼料。這種循環的種養模式不僅能夠節約養殖成本,還能夠確保牛肉的品質和生態環保。
經過兩、三年時間的發展,2017年,養殖場收入了15萬元,存欄肉牛68頭;到2018年,上半年就實現9萬元的收入,存欄52頭肉牛。
因地制宜生態養殖
最近一段時間,張譽山總是守在圈舍里,滿懷喜悅迎來小牛犢的降生。
“還有幾頭母牛要下仔,這幾天都得守候著,不能出一點問題,生一個牛兒就是錢啦!笨粗∨僖粋個降生,張譽山心里別提有多高興。
張譽山說,除了需要育肥出售的牛和馬上要生產牛兒的母牛外,其余的牛全部在山上放養,只需要每天去看一下就行了,這樣減少了一半的勞動力。目前,有32頭牛在圈養,其中大部分是母牛和小牛犢,20頭牛在野外放養。
在種地、收獲的時節,養殖場也會請當地農戶前來幫忙,每天100元的工資,最忙的時候每天有8名村民在養殖場做事。
“粉碎后的秸稈,是上好的青飼料!睆堊u山說,飼養肉牛對青飼料的需求量非常大,為此他種了70畝地的黑麥草、玉米和甜高粱。同時,還送了20畝玉米種子給當地農戶種植,玉米歸農戶,秸稈歸他。周邊農戶的玉米秸稈他也請人收集。既讓當地農民增收,又能防止農民就地燃燒秸稈污染空氣。
托管養殖共同發展
為村民找到一條致富的好路子也是張譽山回鄉創業的初衷。如何才能帶動更多的鄉親,特別是怎么幫助留守在家的老人或者缺少勞動力的家庭增收致富?這也是張譽山心里所惦記著的事情。從去年開始,張譽山就主動與當地群眾商量,決定通過“托管養殖”模式,帶領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
“托管養殖,就是養殖場將進入繁殖期的母牛免費給有意愿的村民喂養,待母牛產仔后,養殖場以市場價從村民那里收購小牛,賣小牛的收益與農戶三七分,農戶歸七成。如果村民不愿意繼續飼養母牛,可將其歸還養殖場。”張譽山說,托管飼養由張譽山統一提供技術指導、業務培訓和防疫管理等全程服務,農戶只負責日常放養看護。
目前,當地有3戶村民參與托管養殖,共托管了4頭母牛。
“托管養殖模式為我們找到了一條不用自己花本錢便能賺錢的路子!贝迕駨執氛f,去年9月份,他家托管了兩頭母牛,其中一頭兩個月后就要產小牛,屆時這頭小牛將為他家帶來5000元左右的收入。
一直以來,張譽山都在村里給大家推廣這種托管養殖模式,想讓更多的人加入到養殖肉牛的行業中來。“等這3戶村民托管的母牛都產小牛了,產生了效益后,我相信,會有更多的村民加入!
相關標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