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0-06 作者:佚名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銀川10月5日電(記者靳赫、溫競華)秋日的清晨,一場雨水驟然而至,正在寧夏鹽池縣城辦事的陳自彪立刻放下手頭的事情,在街邊攔下一輛出租車,直奔鹽池縣青山鄉二道湖村附近的一座山頭而去。
40歲的陳自彪是二道湖村村民,也是村旁山頭的護林員。除了每天例行巡山,碰上刮大風、下大雨等情況,他會及時上山查看,確保護林工作萬無一失。如此上心,是因為他深知這片綠色對全村意味著什么。
鹽池縣位于毛烏素沙地南緣,干旱少雨,生態環境十分脆弱,以前由于過度放牧等問題,土地沙漠化現象嚴重。20世紀80年代,鹽池縣土地沙化面積占土地總面積80%以上,全縣四分之三的人口和耕地處在沙區。二道湖村村民就曾飽受風沙之苦。
“我小時候,山上的草被羊啃完了,沙丘也‘活’了過來,朝著村子移動!标愖员胝f。據村民們回憶,當時風沙遮天蔽日,沙子連著房子,小孩常從沙丘直接跳上屋頂玩耍。為了躲避黃沙,村子整體搬遷過一次,可沙丘緊追不舍,沒多久又到了村口。
在村民們一籌莫展之時,鹽池縣開始大規模修復生態,陳自彪親眼見證了肆虐的黃沙如何被制服:用稻草、麥草等扎成的草方格像一張大網,將流動、半流動沙丘固定,草方格中間點播耐旱沙生灌木,再適時播撒草籽,“沙進人退”逐漸變成“綠進沙退”。
“村里幾乎每戶人家都主動領了草籽,用來配合政府治沙。天一下雨,我們就用臉盆、水桶裝上草籽上山播撒。草種了死、死了種,一年又一年,沒聽誰抱怨過!倍篮宕迕裥〗M組長陳有強說。
鹽池是養羊大縣,管不好羊,生態建設難以有效推進。2002年底,鹽池縣率先在寧夏實行禁牧封育,消息傳到二道湖村,村民們感慨萬千。“當年亂放羊,讓我們受盡了沙害的苦。禁牧后羊要圈養,會提高養殖成本,可環境好了,我們的日子才能好,這一大一小兩本賬,我們真得用心去算!标愑袕娬f。
一系列措施使鹽池縣草原以每年29萬畝的速度修復,200多萬畝沙化土地全部得到有效治理,草原綜合植被蓋度、林木覆蓋度分別達到70%和31%。生態環境好轉的同時,灘羊養殖等特色產業也得到蓬勃發展,鹽池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02年的1400多元增加到2017年的9500多元。
生態福利實實在在擺在二道湖村村民眼前,羊與草、人與沙的生態賬大伙也終于算得明明白白。2013年,二道湖周邊區域被正式劃入寧夏哈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為鹽池縣生態屏障的一部分。同年,陳自彪主動申請成為護林員,每天守護著家門口這片綠色。
如今的二道湖村周圍,花棒、楊柴、檸條、沙柳及各種不知名的野草爬滿山坡,來自毛烏素沙地的北風翻過山坡時,已吹不起黃沙,只余陣陣涼爽。山腰上,村莊靜謐而安詳,村民們的好日子剛剛開始。
相關標簽:寧夏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