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0-13 作者:楊瑞雪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
“四美”創建后的永春鄉慶福村河西組。
資料圖
中國農業新聞網記者楊瑞雪
遙遙彩云之南,一顆“橫斷山脈中的綠寶石”在藍天下閃爍。它藏在“三江并流”腹地,高山峽谷之間,山水壯美、層林翠染,那就是我國唯一的傈僳族自治縣——云南省維西縣。
然而,有著“綠寶石”般豐富資源的維西縣,卻屬于我國“三區三州”的深度貧困縣之一。險要的地勢、閉塞的交通,使得這里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如何打贏這場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戰?
那就來一場“美麗”突圍!扶貧先扶志,維西把喚醒美的意識作為激發貧困群眾脫貧內生動力的重要抓手,形成識美、懂美、欣賞美的濃厚氛圍,以社會的有效治理凝聚起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
于是,今年一場以“最美城鎮、最美村莊、最美家庭、最美人物”為載體,堅持高位謀劃、精準切入、務實落地,推進宜居宜游、宜業宜養的“山水維西·幸福家園”建設的“四美”創建工作,在維西縣燎原般地開始了。
“最美”命題凝共識
維西作為深度貧困縣,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社會發育程度,亦或是人民生活水平,放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是發展基礎最差的縣份之一。若單看這些,維西與“最美”相去甚遠。一個深度貧困縣提出四個“最美”是不是太過“奢侈”?
“‘四美’創建不能簡單地把等同于或停留在城鄉環境整治層面。”維西縣委書記格桑納杰介紹,這是維西縣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省、州關于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以及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提出的重要措施,是把農村建得更美,讓群眾生活得更好的有力抓手。
自2016年以來,維西縣在“2254”脫貧攻堅總體思路下,堅持以產業為核心,突出狠抓產業扶貧,努力促使貧困群眾收入得到了不斷提高,并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加快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和農村危房改造等項目建設,全力以赴改善了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和住房條件。可以說,貧困群眾“住上好房子、過上好生活”的脫貧成效初步得到實現。
但同時,在脫貧攻堅過程中,不可避免地仍然存在部分群眾精神貧困、觀念貧困的問題,特別是不健康、不合理的消費習慣,不愿奮斗、不愿積累的財富觀念,不衛生、不整潔的生活習慣等現象較為嚴重,僅靠政策支持、住房、教育醫療衛生等條件改善,還不足以讓群眾真正擺脫貧困。
“因此,縣委、政府決定從2018年起持續深入推進‘四美’創建工作,其最終目的和作用就是要努力解決群眾精神貧困、觀念貧困難題,讓群眾養成好習慣、在農村形成好風氣,全力確保脫貧的穩定和成效,為實現長遠脫貧、持續脫貧打下最根本的基礎。”格桑納杰說。
今年初,一份《“四美”創建評比倡議書》發到了全縣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群眾手里,號召大家積極行動起來,以主人翁姿態投身到“四美”創建評比活動中去,形成社會共識,人人行動、人人維護、人人創建。
“‘四美’創建的重點和關鍵必須落腳到發動、組織、引導和鼓勵群眾上來,既要把群眾作為‘四美’創建的對象,不厭其煩的進行教育引導,不斷激發他們的內生動力;又要把群眾當作‘四美’創建的主體,最終讓他們自發、自愿、自覺地把每個家庭、每個村組、每個鄉鎮建得更美更好。”維西縣委組織部部長趙雪峰說。
創建先發動,發動靠宣傳。維西縣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微博微信、展板標語等,大力宣傳開展“四美”創建活動的目的意義、相關要求,并在全縣1029個村民小組召開黨員會、群眾會、院壩會、火塘會等,組織群討論“四美”創建、宣傳“四美”創建。
為了讓“四美”更加通俗易懂,保和鎮專門成立了一支由大詞戲古樂團、縣老年藝術團、弦子鍋莊協會及部分文藝愛好者組成的脫貧攻堅和“四美”創建宣傳隊;永春鄉編排“懶漢脫貧”“再見尼帕”等小品,生動演繹“懶漢”如何在扶貧干部的幫扶下自強奔小康的故事。小品演出后,一些群眾“對號入座”。一天,一位正在喝酒的村民,正巧遇到村干部下鄉,竟然害羞地把酒瓶藏起來,被發現后主動交代:“我可不想成為‘尼帕’和‘懶漢’,那很丟人的。”
村規民約化風氣
1月29日,塔城鎮啟別村的村規民約里多了這樣一條規定:“禁辦射箭客、燒鍋底、三年齋、生日客”。
啟別村98%的人口是納西族,村民富裕起來后,一些陳規陋習有所抬頭,出現了在婚喪嫁娶等方面互相攀比、大操大辦、鋪張浪費、收錢斂財的不良風氣,特別是燒鍋底、三年齋等日子最為普遍,宴請范圍不斷擴大,造成很多家庭這部分支出成為一種負擔,嚴重背離了傳統民俗文化。因此,塔城鎮制定了“十禁止、十提倡”的《村規民約》,由村組干部和黨員率先垂范并監督執行,規范、簡辦客事。
塔城鎮的做法也是“最美村莊”“最美家庭”“最美人物”這鄉村“三美”創建思路的應有之義。“鄉村‘三美’的創建思路即‘1234’,制定一個管人管事、管用實用的村規民約;喚醒兩個意識:集體意識和自強意識;做到三個整潔:村莊整潔、家庭整潔、個人整潔;提倡四種風氣:鄰里和睦、尊老愛幼、重視教育、勤勞致富。”趙雪峰說。
趙雪峰介紹,維西縣鼓勵和引導各村(組)結合實際,制定管用實用的村規民約,將環境衛生整治評比、團結鄰里、禁酒令和改變紅白理事重金隨禮習俗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確定村規民約“執法人”,給違背公序良俗的行為戴上“緊箍咒”,用村規民約“約”出農村文明新風尚。
康普鄉札子村、永春鄉美光村針對一些村民好酒酗酒,把“戒酒令”納入村規民約,并讓村里少數“酒鬼”作出不酗酒、不醉酒的承諾,村里酗酒的情況大大減少。
塔城鎮利用當地一些群眾信奉藏傳佛教的特點,邀請宗教界人士組織“活佛講法制、和諧創新風”互動,讓枯燥無味的法律宣傳變成群眾喜歡聽、聽得懂的內容,還把反分裂、反滲透寫入村規民約,為維護藏區和諧穩定奠定了良好的群眾基礎。
攀天閣鄉皆菊村迪姑村民小組為全村老人集體舉辦敬老宴,讓全村男女老少歡聚一堂,一道道美味的佳肴,一張張燦爛的笑臉,喚醒了村民的集體意識,培育著村民們尊老愛幼、鄰里和睦的好風氣……
為了樹立典型示范,營造人人創造“美”的良好氛圍,采取組月評、村季評、鄉半年評、縣年底評的方式開展創建活動,并鼓勵各級根據自身情況創新評比方式。
永春鄉結合當地百姓喜好馬的奔騰、厭惡蝸牛的遲緩,設立“駿馬獎”和“蝸牛獎”。對符合“美”的標準家庭和個人授予“駿馬獎”,將紅色獎旗掛在大門上,號召大家向其學習;對不符合“美”的標準的家庭和個人授予“蝸牛獎”,按照輕重程度分別掛黃色“蝸牛旗”和綠色“蝸牛旗”。
目前,全縣10個鄉鎮、82個村(社區)都已因地制宜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四美”創建活動,一批“最美”典型在一二季度的評選中脫穎而出,已經成為帶動全縣干部群眾爭創一流、力爭最美的明星偶像。
“百日會戰”重攻關
“村莊美不美,關鍵要看村民心里美不美;村民心里美不美,關鍵要看生產生活習慣美不美;生產生活習慣美不美,關鍵要看富民產業美不美。”在維西縣經常能聽到這句話。
為打響“四美創建年”的當頭炮,4月8日至7月31日,維西縣組織開展“四美”創建的“百日會戰”,重點攻克影響和制約美的痼疾頑癥,實現大行動、大整治、大創建,讓美的標準逐漸清晰起來,也為鄉村治理廓清了道路。
向私搭亂建、亂堆亂放等臟亂差的環境攻關,立起“環境美”的標準。在鄉村,將黨員參與“四美”創建情況與黨員積分管理掛鉤,督促黨員先行先做,帶領群眾共同維護村組環境。
白濟訊鄉施底村成立婦聯志愿服務隊,定期對村莊進行環境整治;攀天閣鄉美洛村制定了環境衛生管理辦法,組建輪流衛生清潔隊,不定期開展衛生評比,推動“美麗村莊”創建常態化。
向打架斗毆、破壞團結等違法亂紀行為組織攻關,立起“團結美”的標準。維西縣與德欽縣、香格里拉縣以及麗江市玉龍縣、怒江州蘭坪縣相鄰,各縣相鄰的區域群眾因爭水、爭地、爭山等經常發生斗毆事件,加之屬于不同行政區域、不同民族之間的紛爭,處理起來非常棘手。
針對這種情況,維西縣以組織聯建為主導,聯合相鄰縣讓隸屬不同州市、縣市、鄉鎮及不同行政村的基層黨組織開展聯抓黨建促提升、聯抓維穩促和諧、聯抓發展促脫貧的“村村聯建”工作,基本杜絕了交界地段矛盾糾紛的發生,促進了這些村組的聯動發展。
向“念好‘山’字經、唱好‘林草’戲”等富民產業組織攻關,立起“致富美”的標準。大力推廣培育發展中藥材、冰葡萄、魔芋、糯山藥、無公害有機蔬菜、食用菌等高原特色農業,為推進“四美”創建提供有力支撐。
永春鄉慶福村村民華峰是上門到外村的村民,離婚后返回老家,幾乎是身無分文、一無所有,在黨支部的幫助下,到麗江學習重樓種植技術,回村后開始發展重樓育苗產業、蜜蜂產業,年收入達到20余萬元,還帶動1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年均增收2500元,實現了從貧困戶到致富帶頭人的華麗轉身。
如今,“四美”創建在維西已初見成效,走進美麗如畫鄉野田間,各具民族風格的靚麗宅院、干凈整潔的村間道路、傳出陣陣歡笑的村落,繪就一幅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嶄新畫卷。
相關標簽:云南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