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0-13 作者:劉昊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
戈壁灘上崛起生態之城
——新疆克拉瑪依市轉型發展紀實
中國農業新聞網記者劉昊
金秋10月,記者走訪了新疆克拉瑪依市。走在寬闊的柏油路上,兩邊是綠樹掩映的樓房、街心花園,當年戈壁灘的影子早已不見蹤跡,一座充滿活力的現代化之城呈現在眼前。克拉瑪依市取得這么快的發展成就,是因為克拉瑪依市有著新的發展理念——以城市轉型為重點,以生態改善為關鍵,按照“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要求,克拉瑪依市大力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積極培育新興綠色產業。克拉瑪依市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創新驅動,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為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生態治理和生態安全提供了克拉瑪依模式。
從依靠資源向多元發展
60多年來,克拉瑪依相繼開發了30個油氣田,建成國內最大的呼圖壁儲氣庫,累計生產原油超過3億噸,石油石化產業奠定了克拉瑪依經濟發展的基礎。但正如“全國百城百縣百企調研組”中克拉瑪依市調研組的調研報告所說:隨著世界石油行業的變動,單靠石油資源這種單一的產業結構會成為制約克拉瑪依經濟發展的瓶頸。
如何成功實現城市轉型發展成為克拉瑪依市一道必須面對的考題。
按照“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要求,克拉瑪依市大力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積極培育新興綠色產業。積極淘汰落后生產工藝,2017年完成建成區內10蒸噸及以下燃煤小鍋爐、茶浴爐淘汰改造工作;實施每小時35噸以上燃煤鍋爐除塵、脫硫、脫硝改造或清潔能源替代工程;持續開展石油、化工重點企業揮發性有機物(VOCs)污染治理,2017年VOCs排放總量較2014年減少81%。
積極發展金融、信息、文創等新興綠色產業,推進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為傳統工業綠色化改造、新興綠色經濟培育提供多元化融資支持和產業服務。建立全疆首個云計算產業園區,充分發揮其“天山云谷”基地作用,大力發展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產業,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數據存儲中心、數據處理中心、應用服務中心三大中心,建立信息產業新的商業模式,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以云計算產業園區為平臺,以影視動漫渲染為突破口,積極打造全國單體最大的渲染基地和全產業鏈協同發展的影視基地,以信息產業發展牽引文創產業發展。
截至2017年,克拉瑪依市地區生產總值722.4億元,全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22695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在全國名列前茅,新興產業產值年均增速均在20%以上。
從風沙肆虐到天藍水清
10月初,正是克拉瑪依市這座戈壁“江南水鄉”最美的季節。作為我國唯一在戈壁荒漠中建成的人工河景區,8.5公里長的克拉瑪依河像一條玉帶,將克拉瑪依中心城區裝扮得美不勝收。今天的克拉瑪依市不僅宜居,還實現了“將城市建在森林中”的夢想。
克拉瑪依市環保局局長王曉林介紹說,黨的十八大以來,克拉瑪依市積極貫徹落實“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的精神,進一步加大城市環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力度,全面實施荒漠植被保護、濕地保護、城市綠化、舊城區改造等重點工程。2012年起實施“大綠化”工程,2305家單位、27.74萬市民參與會戰,五年多來共完成7.4萬畝綠化建設,相當于過去50年綠化面積的總和。如今,一個宜居的克拉瑪依逐漸呈現在世人面前。
克拉瑪依市通過實施一系列重大生態建設工程,生態文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今天的克拉瑪依,全市綠化覆蓋率達43.23%,基本形成了“一條河、一片濕地、四片森林、六個湖泊”的生態系統。昔日風沙肆虐、不適合人類居住的戈壁荒漠逐漸蛻變為天藍水清地綠的宜居之城,被人們譽為“沙漠美人”。
近年來,克拉瑪依市先后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等榮譽稱號。
打造現代農業產業集群讓人們生活更美好
近年來,克拉瑪依市全力推進農業綠色發展,以滿足市民不斷增長的高質量的“菜籃子”需要。從2011年開始由市財政專門安排綠色食品申報補貼資金,每年對申報綠色食品的農業企業的每個產品給予1萬元的財政補貼,以此推動農業企業積極申報綠色食品。
克拉瑪依瑞恒畜牧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是全市第一個取得綠色食品認證的企業,公司成立第二年就注冊了“瑞恒”牌商標,嚴格按照綠色食品生產標準進行生產。經過多年自身努力以及政府的扶持,目前已發展成為集“種植、養殖、飼草料加工、生豬屠宰、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農牧企業。
如今,克拉瑪依市已成為常住人口近45萬人的現代城市,如何滿足市民不斷增長的對高質量的“菜籃子”需求成為市委、市政府一班人考慮的重要問題,這也是克拉瑪依市在城市功能轉型發展過程中實現可持續發展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為此,克拉瑪依市開始按照市場化運作模式建設現代農業園示范區,把克拉瑪依市現代農業示范區打造成為生產基地標準化、組織經營一體化、產業發展集群化、農業服務社會化的高效生態農業發展綜合經濟體。
經過這些年的建設,克拉瑪依市打造的現代農業城市功能區板塊里包括了農業行政事業、公共服務業和商貿服務業集聚區,現代農業科技城、現代農業科技型企業孵化器、以畜牧業教育為主的農業大學城和現代農業信息化智能中心,文化創意農業和現代農業休閑娛樂旅游區,濕地景觀商住區、農莊別墅區和養生度假區。這種現代農業城市功能區板塊是一種創新性的城區經濟功能區塊,是克拉瑪依市現代農業示范區的城市功能的集中體現,這也是克拉瑪依市在轉型發展中打造的現代農業產業集群所衍生出的新型城市綜合體。
在戈壁灘上,從石油人搭起第一個帳篷開始走到今天,克拉瑪依人用自己62年如一日的勞動實踐證明:人類為了自身的生存與發展而進行的生產生活實踐,不僅可以不破壞自然,還可以極大地改善自然,做到與自然和諧相處;而發展經濟與生態改良,并不是一個對立難以解決的矛盾,完全可以是一個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環,這是克拉瑪依建設者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強力詮釋。
相關標簽: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