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1-12 作者:佚名 來源:山西日報
抓規劃制定 抓技術創新 抓典型創建
我省有機旱作農業發展邁出新步伐
11月8日上午,山西省婁煩縣云祥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土豆種植大戶李亮生接到了一個訂單,太原市的一家飯店讓送貨過去,李亮生忙著張羅起來,他高興地說:“今年我們四家坪梁有機旱作農業示范片的富硒土豆獲得了豐收,可紅火了,到處都搶著要!”畝產達到2000公斤的富硒土豆是全省5個有機旱作示范縣之一的婁煩縣發展有機旱作農業的一個縮影,也是我省有機旱作農業扎實推進的縮影。
去年以來,我省著力發展有機旱作農業,取得了明顯的階段性成效。制定下發了《關于加快有機旱作農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了發展目標、重點工程以及保障措施,成立了31名農業專家組成的有機旱作農業專家指導組,建立了首席專家包縣包片服務機制。各地因地制宜強力推進,10個市出臺有機旱作農業指導意見,50個縣制定了有機旱作農業發展意見或規劃。
今年省財政安排1.55億元用于有機旱作農業典型示范創建、滲水地膜谷子穴播技術示范推廣及機械化有機旱作農業工程。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央和省市縣在有機旱作農業方面共計投入7億元左右。
抓技術創新,強化技術集成,完善有機旱作農業技術體系。我省大力開展技術研發創新,加大有機旱作農業良種攻關、農技集成、農機配套等技術研發力度,引進大豆、馬鈴薯、谷子、高粱、蕎麥等10多種雜糧和油料作物抗旱節水新品種200多個,建設抗旱節水新品種展示基地3000多畝,建立特色良種繁育基地4000余畝。從生產實際出發遴選出12類32個新品種和5大類24項集成技術,集中力量推廣應用,其中滲水地膜谷子穴播、小麥探墑溝播、高粱密植精播等旱作技術推廣1100多萬畝次;立項支持有機旱作農業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4項;加強基礎研究,掛牌成立“國家功能雜糧技術創新中心”,開展有機旱作國家省級重點研發計劃課題11項;重點推廣扶持林藥、林菌種植技術;大力推廣高效節水灌溉集成技術8.4萬畝;加快有機旱作農業地方標準的制(修)訂,啟動45項有機旱作標準的制定發布任務,同時在全省建立有機旱作農業標準化示范區43個。
注重抓好典型創建,強化示范引導,形成以點帶面的有機旱作發展格局。我省積極探索有機旱作農業和特色產業協同發展新模式,突出特色產業有機封閉示范,著力推進1市5縣30片典型示范創建。長治市規劃了12個綠色有機旱作農業封閉示范區,規劃布局了85個市級綠色有機旱作農業示范園。婁煩、山陰、神池、興縣、陵川等縣突出綠色生產、旱作技術、品牌建設等重點,著力在“土、水、肥、種、技、機、綠”相結合的有機旱作農業技術模式方面進行新的突破。30個以村、鄉或新型經營主體為單元,符合有穩定區域、有成熟技術、有生產標準、有注冊品牌“四有要求”的有機旱作封閉示范片,也取得了明顯的示范成效。
相關標簽:山西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