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1-12 作者:佚名 來源:人民日報
培育一個扶貧產業要多久?在青海海東,攻克一項富硒技術做了710次試驗,花了5年時間。日前舉行的全國脫貧攻堅先進事跡報告會上,青海宏恩科技公司董事長黃振榮的發言引人深思。
據介紹,海東土壤富硒,而硒又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富硒農產品豈不市場廣闊?黃振榮投身其中才發現,富硒的土里長出富硒產品不簡單。第一年種下的土豆,檢測發現跟普通土豆沒什么區別。一年、兩年、三年,一起試驗的農戶越來越少,他毅然堅持,100次,200次……終于,第710次試驗獲得成功。6項發明專利,13項科技成果,讓富硒大蒜、土豆身價倍增,漸漸成為當地特色扶貧產業。
扶貧產業的生命力在特色。什么是特色,人無我有、人有我精。海東富硒農業之所以成為特色,首先是找到了“準星”,土壤富硒,日照長,生態好,資源得天獨厚。但僅此遠遠不夠,如果沒有市場主體這710次試驗,沒有耐得住寂寞的執著攻堅,突破不了關鍵技術,恐怕好資源還躺在土地里。對于一個扶貧產業來說,有“準星”更要有耐心,許多時候這份執著同樣至關重要。
當前,一些地方扶貧產業出現短期化傾向,重數量、輕質量,產業缺特色,發展前景存隱憂。前些年,一些地方打造花木之鄉、食用菌之鄉,剛開始,一畝樹頂十畝糧,一個大棚掙幾萬,一哄而上,種得多了價格大跌,最吃虧的還是跟風的農戶。類似“樹賤傷農”“菜賤傷農”的事情不能再有了。
應該認識到,農業是典型的慢熱型產業,投資扶貧產業也不可能一夜暴富。深度貧困地區產業基礎弱,起步晚,更需要眼光放長遠,選擇產業不能急功近利。產業怎么選?許多貧困地區工業落后,但恰恰生態好、污染少,發展綠色生態農業有優勢,堅持市場導向、因地制宜,找準特色,一張藍圖繪到底,才能培育出有生命力的特色產業。
發展扶貧產業,需要特惠政策扶持。政府既要加大政策力度,營造寬松環境,也要給下鄉資本設門檻、立規矩,讓真心干農業、有能力干的留下來,把動歪心眼、侵害農民利益的擋在門外。缺資金,產業政策、金融政策聯動;缺信息,加強市場分析、預警等服務;怕風險扶貧產業既要有“準星”,更要有耐心。找準特色,下足繡花功夫,一張藍圖繪到底,打造有生命力的特色產業,讓貧困群眾實現穩定可持續脫貧 ,加強政策性保險支持。引入新機制,縮短產業回報周期,解決產業長期發展與短期脫貧要求的難題。特惠政策持續發力,激活要素,激活主體,釋放更大的市場活力。
發展扶貧產業,要耐得住寂寞。目前農業成本上升、價格下壓,資源束縛趨緊,新老難題交織。沉下心來,下足繡花功夫,扎扎實實推進扶貧產業高質量發展,把“特色”做成核心競爭力,才能讓扶貧產業“立得住”“長得大”,提升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實現穩定可持續脫貧。
相關標簽:青海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