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1-14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
相知相伴三十年 “雀巢”長出搖錢樹
——一個國際品牌和中國奶農的故事
本報記者 劉偉林
三十年前,瑞士雀巢公司在肥沃松嫩平原播下了一粒種子,這粒種子在企業、奶農和政府的共同精心呵護下,伴隨著改革開放茁壯成長,如今已成為地方經濟的重要支柱,成為雀巢公司和奶農的搖錢樹,它就是雀巢雙城工廠。
誠信守約 奶農一見鐘情
直供牧場奶廳
雀巢公司是最早進入中國大陸的外資乳品企業,1979年就開始著手研究在大陸建廠,1987年雙城工廠動工,1990年投產,成為雀巢在大陸的第一個合作項目。
雙城是黑龍江省的南大門,與吉林省交界,1988年撤縣設市,2014年成為哈爾濱市的一個區。雙城吸引雀巢的是坐落在北緯45度優質奶源帶、百萬畝的優質玉米,還有當地農民一直延續的奶牛養殖傳統。
初到雙城的雀巢沒有自己的奶源基地,當時奶農的鮮奶賣給當地的乳品廠,為了防止奶源爭奪,地方政府給企業做了區域劃分,雙城東部的10個鄉鎮的奶源歸雀巢收購。雀巢面對的是大約300多個,養殖數量1-2頭奶牛的奶農。在這樣薄弱的基礎上,雀巢依靠誠信開始了自己的奶源基地建設。
馬世杰1991年畢業于沈陽農學院畜牧系。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雙城糧食局所屬企業負責奶牛養殖,鮮奶生產。他回憶到,那時每天生產的鮮奶都送往被稱為“小乳品”的當地乳品廠,價格波動、收購量波動是常事,最讓養殖戶頭痛的是奶資拖欠。他們的企業曾將大量賣不出的鮮奶倒進魚塘。1993年養殖場關閉,馬世杰應聘來到雀巢,如今他是雀巢雙城公司主管質量的副總經理。
1990年,從幸福鄉奶站收購的第一桶鮮奶開始,雀巢開始了雙城奶源基地的建設。“按質定價,從不拖欠”奶農的口碑成為最好的廣告。1996年,嫁到樂群鄉國慶村的黃玉香借錢養了第一頭奶牛。黃玉香說:“當時往別處賣奶能加10斤水,雀巢一滴也不行,但雀巢收奶一公斤給7角,比其他家高,大家都愿意往雀巢賣。最讓人感動的是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時,外地的奶農都賣不出奶,看著工廠堆成山的雀巢奶粉,我們也擔心雀巢不收了,那時家里已經有28頭奶牛了,如果不收就徹底垮了。”
黃玉香沒有垮,在雀巢的支持下,如今她和丈夫吳忠從養殖戶發展成牧業公司,擁有奶牛580頭,成牛471頭。就在記者采訪時還有外地企業給她打電話,要以高出5角的價格購奶。她告訴對方,高多少都沒用,我們就是雀巢的牧場。黃玉香說:“現在高5角,他不要時賣誰去?沒有雀巢就沒有今天的牧業公司,不能對不起雀巢。”
雀巢雙城公司總經理劉秉剛告訴記者,雀巢在雙城的奶源基地建設經歷了不同的階段,逐步推動奶區奶農向職業化發展。從1990年到1995年交奶戶從300戶發展到近萬戶,日收奶量500噸。1996年之后進入快速發展,雙城市政府將雙城24個鄉鎮都給雙城雀巢作為奶源基地,雀巢在24個鄉鎮建成了標準鮮奶采購站74個,奶戶數量最高時28000戶,每月奶資款支付超過1億元,雙城一躍成為全國奶牛第一縣。
隨著乳業形勢的發展和國家要求的改變,雀巢雙城2009年開始大力展開奶區轉型,收奶模式由散戶向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轉變,到2016年3月底關閉了所有的奶站,雙城雀巢全部由直供牧場供應鮮奶,日交鮮奶520噸。
2017年雀巢給雙城區納稅3.75億元,今年將達到4億元。
手把手心連心 奶農副業變主業
黃玉香最初把養奶牛當作副業,一頭奶牛一年3000元的收入推動她加大投入,第二年發展到四頭;2010年發展到70頭,她與村里其他養殖戶聯合起來建立了奶牛養殖小區,集中管理分戶喂養;2016年在雀巢公司的幫助下,成立了智展飛牧業有限公司,奶牛養殖從副業變成了主業。
黃玉香說,他們每一步發展都離不開雀巢的幫助。她的奶牛產量達到了9噸,是雀巢手把手教會了他們養殖和管理。
“教會農戶養牛技術比培養一個合格的工程師難多了。”這是雀巢專家最初的說法。
養殖戶郎義強1994年從一頭牛開始養殖,現在有了自己的直供牧場。他說:“我們過去養牛都是傳統的,比如給牛吃東西,無非是喂點豆餅,家里有什么就喂什么,從來不知道什么是飼料配比。雀巢來了以后,我們才開始給牛喂飼料,做青貯飼料。到了現在,我們已經開始給奶牛喂科學配比的全混合日糧了:把粗飼料、精飼料、礦物質、水等混合在一起,口感極好,讓奶牛一次吃完就不需要再補充其他營養”。
“他們一開始對牛奶的質量要求就特別嚴。”郎義強說,“但是雀巢的好處是會一步步告訴你該怎么做,如果你希望牛奶賣出好價,那么脂肪、蛋白含量和菌落(TPC)指數就都要符合它的要求,一點兒都不能含糊。盡管要求多,雀巢還是很受歡迎。他們最好的點就是誠信,給錢穩定。我們要學的東西太多了,這十幾年來,雀巢的培訓也沒斷過。”
雀巢奶牛養殖培訓中心總經理張振東告訴記者:雀巢的專家們需要為奶農培訓的內容無所不包,比如:怎樣給奶牛修蹄,怎樣刷洗奶牛,怎樣給奶牛催奶,怎樣在擠奶前進行基本消毒,如何做青貯飼料和修建牛棚等。除了教奶戶們更好地照顧自家最重要的資產奶牛,雀巢的專家們需要把一些關于牛奶的最基本的質量意識灌輸給他們。
雀巢在雙城一開始采用的是“奶戶一奶站一工廠”模式,劃定管理區域建奶站,由奶站工作人員負責收購轄區內的奶農送來的鮮奶。雙城地區農戶養牛積極性最高的時候,奶站曾高達80多個。奶站的工作人員每周都會去奶戶家巡視一次。他們對自己管范內奶戶的情況、比如每家有多少頭牛,能產多少奶都了如指掌。他們基至連奶戶家來了什么,家里鬧了什么別扭都知道。
隨著養牛戶規模的擴大,雀巢想成為直牧場的奶戶給予了相應的培訓和鼓勵。
“我們在2014年大約拿出1000萬元的項目資金,支持60多家奶戶轉型,”張振東說,“如果奶戶真想變成一個直供的家庭牧場,而且也在資金和知識上準好了,我們會免費提供一個制冷罐鼓勵他。如果奶戶說要建一個大點的牛棚,我們幫助設計,甚至提供部分材料。”
雀巢還與哈爾濱銀行、招商銀行的合作,為夠資質的奶戶們提供規模發展需要資金支持。
2016年3月31日,雀巢關閉了雙城地區所有的奶站,雀巢雙城全部由141個直供牧場供應鮮奶,收奶模式由奶戶+奶站+公司改變為直供牧場+公司。
奶區轉型結束后,奶牛養殖在雙城不再是副業,成為真正的主業。奶區單個奶戶的奶牛存欄量從3-4頭到達了平均372頭,數萬養殖散戶減少到141個家庭牧場和大型牧場。手工擠奶轉變為奶廳機械搾乳,現在奶區280多個各式制冷罐每天為鮮奶提供制冷。牛奶100%機械擠奶,100%直接制冷。養殖也從粗放式飼喂玉米秸桿轉變為全混合日糧(TMR)飼喂,自由采食。全奶區有122個TMR攪拌站每天為奶牛料理營養豐富的日糧,占總牧場數量的87%, 青貯飼料的使用量由零發展到每年48萬噸。
奶牛飼養方式從栓系式牛舍轉變為自由散欄式牛舍,奶牛福利得到極大改善,有利于產出更多優質的鮮奶。現已有120個直供牧場是自由散欄,今年年底實現100%。
奶區奶牛單產從年產4.5噸增加到平均7.2噸,不少的牧場已經達到9噸或超過9噸。
鮮奶的細菌數已經從幾百萬降至十萬左右,體細胞數降低到30萬,鮮奶成份也逐年提高。已經達到歐盟質量標準。
“奶牛大學”走出新一代職業奶農
黃玉香告訴記者,今年,她已經先后在“奶牛大學”學習了八次,時間短的一天,長的一周,從奶牛飼養到牧場管理,要學的東西太多了。
黃玉香所說的“奶牛大學”是指雀巢奶牛養殖培訓中心。中國奶業近年來高速發展、快速轉型,牧場建設速度加快,牧場專業人員和經營管理人員匱乏成為行業發展的瓶頸,行業需要專業的培訓機構,2012年雀巢決定在雙城投資建設奶牛養殖培訓中心。培訓中心由一個培訓中心和兩個規模不同的培訓牧場組成,配備了能檢測飼料成分、模擬消化及飼料評估、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動物健康監控和解剖的實驗室。這個由雀巢搭建的一個平臺,陸續發展了18家合作伙伴,均來自全球知名大學和行業中領先供應鏈企業。培訓中心的課程涵蓋了牧場養殖的各個生產環節。獨具一格的教學模式,融合課堂教學、案例分析、牧場實踐、實驗室操作和數據管理與分析,確保學員能夠將新型正確的技能學以致用。
培訓中心課程分為四個級別,每個級別針對不同培訓對象。一級課程,針對牧場工人以及想要了解牧場基本運營情況的相關從業者,包括奶牛飼養管理、擠奶和牛奶質量管理、奶牛繁育和配種管理;二級課程,針對牧場技術人員,專家以及希望提升某一項牧場技能的相關從業人員,包括奶牛繁育和配種管理、奶牛蹄部護理管理、擠奶和牛奶質量管理、奶牛營養和飼養管理,奶牛健康管理,后備牛管理,牧場管理技能,牧場環境管理等;三級課程,針對牧場場長以及想要了解牧場管理運營的相關從業人員,包括牧場經濟效益評估、牧場管理高級技能、牧場獸醫和奶牛健康管理等;四級課程,涉及主題-牧場高端人才培訓班及高級獸醫管理等。同時,開展課程定制,客戶可根據自身地區和牧場的需求深度定制課程內容。
在培訓中心牧場,記者遇到了四名來學習擠奶的工人。他們是附近慶寧村君宇牧場的新員工,一共七人,分兩批來學校擠奶,三天的學習牧場主為他們每人支付了750元的學費。除實際操作外,課程還包括機械擠奶的原則和衛生、奶牛行為以及如何對待奶、檢測并評定臨床和亞臨床性乳房炎、集乳罐里的牛奶質量、檢測奶廳的工作效率、如何確保牛奶的安全性等項目。培訓中心經理賈會霞告訴記者,牧場主對培訓非常認可,除自己學習外,還不定期組織員工來學習。
在培訓中心,記者看到種植著大片不同的玉米。賈會霞說,這是青貯專用玉米的對比試驗,從品種到收割時間、收割高度都有詳實的數據。
通過學習,黃玉香的智展飛牧業有限公司目前流轉了1000畝土地專門種植青貯玉米,她計劃流轉到2000畝,供自己的牧場使用。
培訓中心牧場的奶牛飼養的非常健壯。賈會霞介紹說,培訓中心現在有2個不同規模的牧場。小型牧場可容納400頭牛;中型牧場可容納1000頭牛。我們希望通過不同規模的牧場運營管理為來自全國的奶牛養殖戶或企業提供示范和解決方案。牧場采用了先進的高寒地區溫控系統、糞污生態循環處理系統、牧場犢牛機器人自動飼喂系統等先進技術。牧場生產環節采用了最新的信息化監控和管理系統。包括人工瘤胃監控系統、健康監控系統、奶牛發情健康系統、擠奶管理監控系統、奶牛精準飼喂監控系統。所有的系統統一到一個綜合的信息分析平臺。該平臺每天分析奶牛各方面數據,為生產提供管理參數和指導,確保生產可以高產高效。目前泌乳牛超過500頭,全群平均年單產超過10.7噸。牛奶中微生物含量低于2萬,國標是200萬;體細胞低于18萬,歐盟標準是40萬;乳脂肪4.2%;乳蛋白3.4% 。成母牛公斤奶的生產成本低于3元,飼料成本低于每公斤1.7元,這些成本控制很有競爭力。
奶源部經理劉永告訴記者,萬隆鄉一位牧場主認為,粗放喂養雖然產奶低,但投入也低,綜合效益并會不差。通過學習對比,他發現,從粗放式飼喂玉米秸桿轉變為全混合日糧(TMR)飼喂,采用雀巢的管理方法,產奶量由4.5噸上升到7.5,效益大幅增長,性價比更高。
培訓中心總經理張振東說,奶農職業化是雀巢全球的鮮奶采購戰略之一,這一戰略的目的是支持奶農努力通過采用機械化,現代牧場管理理念和專業的實踐來提高生產力,牧場效率,控制生產成本。雀巢奶牛養殖培訓中心的建立正是實施這一戰略的具體體現。培訓中心通過理論學習和牧場實踐把先進的管理理念和具體操作展示給牧場,從而使牧場的各崗位工作人員快速有效的掌握崗位技能。政府每年出資100萬為牧場提供培訓基金,雙城雀巢出資300多萬元為牧場參加的培訓提供支持。除學習培訓之外,我們更是派出技術專家每日走訪牧場,在現場幫助牧場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從2014年10月15日正式運行,截至2018年6月30日,培訓中心已經開展了超過160期培訓,培養學員6000多名。培養對象包括牧場工人、技術人員、牧場場長以及相關專業的大學生。參加培訓的學員來自全國各地的各大型牧場、各地中小乳品企業、行業供應鏈相關企業,和相關農業類大學等。同時還有來自荷蘭、泰國、伊朗、巴基斯坦、美國等國際學員參加相關課程。
一大批新一代職業奶農從雀巢“奶牛大學”走出來,帶領農民走向富裕。
三十年的合作與發展,奶農和雀巢已經融為一體,成為龍頭企業和原料基地合作共贏的典范,繼續講述著財富的故事。
相關標簽:中國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