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12-29 作者:佚名 來源:農民日報
圖為大堡子村。 資料圖
編者按: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場硬仗。12月27日,深入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全面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會議在京召開。會議指出,要堅持以浙江“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扎實有序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向面上推開,按時完成三年階段性目標任務。聚焦典型,交流經驗,目的在于不斷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邁上新臺階。本版特推出幾則地方實踐,以饗讀者。
秋季的遼寧省盤錦市,碧空如洗,氣候宜人,是一個悠閑又秀麗的所在。那里風景如畫,不僅有舉世罕見的紅海灘,還有世界最大的蘆葦蕩。行走在盤錦城鄉,總會遇見不同的驚喜,比如那鄉野間獨有的流韻芬芳。
盤錦鄉村的潔美,從不主張豪奢,卻自有一股從容的定力,令人不敢小覷。較高的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和在全國的美譽度,是其得到認可的根本原因。這一切,要歸功于歷屆市委、市政府始終秉持“生態守望、久久為功”的施政定力。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場硬仗。為了打好這場硬仗,盤錦市緊緊抓住“全域、全面、常態、長期”這條工作主線,針對全市323個行政村出實招出硬招,在村容村貌改善、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廁所革命等領域取得顯著成效,其中農村垃圾收集處理率、農村黑色路面覆蓋率、村屯路燈安裝率、農村燃氣管線普及率等多項指標均已達到100%,農民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百聞不如一見。”近日,記者跟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督導調研組深入盤錦市的一線鄉村,實地了解戶潔村凈背后的好做法、好經驗。
規劃引領,科學建設
近年來,盤錦市對照國家、省相關建設標準,科學編制了《盤錦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規劃》,對全域生態文明建設作出頂層設計。在這個總規指導下,各鎮、村注重因地制宜,編制了《美麗鄉村建設規劃》,目前村級環境整治規劃覆蓋率達到100%,做到鎮村內的生活、生產、生態等功能的合理分區。
如何確保一張藍圖繪到底?盤錦市結合全國文明城、國家衛生城創建,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切入點,建立完善了城鄉規劃監察體系,在整治鄉村環境、促進鄉村發展、強化鄉村管理上持續發力,充分保證規劃的嚴肅性和長效性。
在建設過程中,盤錦市的實踐可圈可點。最突出的亮點就是,2015年,盤錦市與北京環衛集團合作,在全省率先啟動了城鄉一體化大環衛體系建設,將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理納入全市環衛體系。按照一個村民組一名保潔員的標準選聘2000余名村屯保潔員,承擔每個村民組的保潔、護路、護樹等職責,全市農村垃圾實現常態巡查、定點收集、定時清運。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上重要講話精神,盤錦市在2017年初把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作為重要的民生實事,積極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源頭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工作。在農村發放分類垃圾桶14.5萬套,引導農民全面推行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建立了“住戶源頭分類—保潔員收集并二次分揀—京環公司清運和處理”的運行體系,初步實現垃圾分類投放、分類運輸、分類存儲、分類處理,垃圾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水平不斷提高,村民環境意識和文明程度得到普遍提高。
每天清晨早6點,在大洼區田家街道大堡子村,都能看到53歲的姜玉菊到每家每戶院門口收垃圾的身影,她和其他9名保潔員一樣,負責整個大堡子村的日常保潔和垃圾清運。“隨手都能做到,就能為保護環境做出貢獻,這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大洼區榆樹街道曾家村的石廣文說。
不僅如此,盤錦市還開展“豬圈、灰堆、柴草堆、雜物堆”四進院,實現院落環境美化。按每人1—3平方米,在全市農村建設氧化塘511處、133萬平方米。開展小型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推進生活污水凈化初步實現農村污水的統一收集處理。推進村屯綠化植樹,2014年以來累計植樹1880萬株,農村綠化水平大幅提升。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全面建立起一套功能完善的道路通行、排水體系。
建管并重,注重長效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處理垃圾、治理污水、改造廁所等,不是建成工程就萬事大吉了,關鍵要運營好、可持續,真正讓老百姓用得好、長受益。”盤錦市政府副市級干部朱中國說,“建立一套務實管用的管護運行機制,非常關鍵。”
工程建好后,如何做到有制度維護、有資金管護、有人員看護?盤錦市給出的答案是:建立了市縣鄉村四級聯動的責任體系和縱向到底、橫向到邊,治理、指導、監督三位一體的工作體系,實行分片包干、全方位立體聯動推進。
——制度維護上,市、縣、鎮三級組建常設專門機構,配齊人員專職負責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同時,還建立了資金、衛生、道路、燃氣等21個專項管理辦法,構建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長效管理體系。
——資金管護上,盤錦市建立了政府投入、向上爭取、市場運作、群眾籌勞等多個渠道構成的多元化資金投入機制。市、縣財政每村每年撥付30萬元用于村屯環境設施維護(包括保潔員工資和衛生督導員工資),確保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資金投入到位。
——監督考核上,盤錦市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專項考核,考核結果全市通報,表揚先進,鞭策后進。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定期統一調度督導,確保各項生態建設重點工作任務落實到位。同時,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納入市政府對各縣區、經濟區績效考核,作為年度考核干部政績的重要內容。
盤山縣是個縮影。“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分在建設,七分靠管護。”盤山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汪曉輝介紹,盤山縣先后編制完善了《盤山縣農村環境治理資金管理辦法》《盤山縣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工作實施方案》等20項長效機制;各鎮(街道)也編制完成了綠化亮化、道路養護、保潔員管理辦法等18項長效管理機制;村里建立完善了村規民約、保潔員崗位責任制等21項長效管理機制,形成了縣鎮村三級完善的運行管理長效機制體系。
除此之外,盤錦市還在保護生態環境上打出兩個“重拳”:
一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機制體制建設,先后印發了《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環境保護工作責任規定》《盤錦市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等文件,強化了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職責,真正把“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落到了實處。
二是加強自然生態環境保護法治建設,編制實施了《盤錦市城市濕地資源保護規劃》《遼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用法律把盤錦濕地這塊人類共有的瑰寶保護起來。去年5月1日,由市人大常委會制定的《盤錦市濕地保護條例》開始施行。這是盤錦市生態保護方面的第一部立法,其意義非同一般。
戶潔村凈,歡聲笑語
藍天、白云、碧波、綠樹……如今,盤錦廣袤的田野鄉村,正在發生著巨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仿佛一支如椽畫筆在盤錦鄉村豪邁揮灑:一排排綠樹郁郁蔥蔥、芳華四溢,一條條筆直的道路村村相連、戶戶相通,一盞盞挺拔的路燈照亮和美村莊、熠熠生輝,一張張農民的笑臉蕩漾著幸福歡暢、吉祥安康……
“以前在電視新聞里看到,南方的農村都是開著小車下地種田,當時看著感覺像做夢,而如今,在我們村70%的農戶家都有了小車,三四里的距離都開車下地。”盤山縣古城子鎮七臺子村支書顏敏說,現在的七臺子村,戶戶通黑漆柏油路,門前的邊溝兩側種花栽樹,人居環境變美了,生活富足了。
“現在村里,平時做飯都用上了清潔能源天然氣,冬天取暖也是天然氣壁掛爐,想洗澡還有公共浴池,村里村外的環境更別提了,比以前不知強多少倍,現在讓我去城里住都不去。”大洼區田家街道大堡子村村民李仁忠說,“去年,兒子給買宣紙,姑娘幫買筆,有空我就在家練練毛筆字,日子過得很滋潤。”
通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盤錦市鄉村不僅實現戶潔村凈,百姓生活和美,更重要的是人居環境整治優勢正在向產業優勢不斷轉化,衍生出認養農業、特色民宿等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截止到目前,盤錦市民宿(農家樂)床位達到8600張,2018年新增認養農業面積5萬畝,形成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互促的良好局面。
盡管盤錦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特色鮮明、亮點突出,但也面臨一些共性的困難和問題,比如污水處理財政壓力大、農村改廁成熟技術模式有待進一步加強攻關、農民群眾的參與意識有待進一步提升等。督導調研組建議,下一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還需要進一步深化思想認識,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在圍繞重點任務抓落實上,還需要再對標、再聚焦、再加壓、再細化。
相關標簽:盤錦市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