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9-06-23 作者:胡立剛 郜晉亮 實習生 鮑子嘯 來源:網絡整理
本報記者 胡立剛 郜晉亮 實習生 鮑子嘯
“謝謝姐姐!”當許萍把上海大白兔奶糖一一塞進孩子們的手里,孩子們不停地道謝,眼里閃著淚光。
這是不久前發生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一幕。5月18日上午,州政府接待中心迎來一場“滬·果愛心教育基金”捐贈儀式,這些孩子們應邀一起見證。他們不僅知道這位姐姐除了自己捐贈了10萬元,還帶動了上海其他愛心人士捐贈了11萬元。
但是,孩子們不知道的是,這位姐姐的愛心遠不止這10萬元。作為得到青海省農業農村廳授權的青海特色農產品指定推廣運營商,姐姐向上海市民承諾,每賣出一份青海特色農產品,就會向青海捐出利潤的10%。
愛心捐助
孩子們更不知道,這位充滿愛心的年輕漂亮的姐姐在上海推廣青海特色優質農產品已整整十年前,贏得了不少果洛藏民的信任,也承載了他們對脫貧致富的寄望。
“我這人一根筋,先是愛上了青海農產品,接著愛上了青海的山山水水,我愿意為青海這個第二故鄉做任何有意義的事。”愛笑的許萍剛說完,就咯咯咯地笑了起來。
許萍一直認為自己就是個做生意的,但是,記者通過各種途徑發現,了解上海市農產品營銷領域的人士包括青海的領導朋友們都清楚,許萍做任何別的農產品買賣,其所得都會比做青海農產品多,但她樂于在這份忙碌中尋找快樂。許萍真的是用愛在“包裝”每一份青海農產品。
“她比我還了解青海特色農產品”
“您是為采訪許萍來的,這太好了,我們都是許萍的老朋友,她為青海做了很多好事。”記者在青海采訪期間遇見了不少青海的三農工作者,談到許萍,開口就以老朋友相稱,無一例外,特別是農業農村廳的各級領導們談到許萍,贊譽之情更是溢于言表。
青海特色農產品進機關
現任青海省農業農村廳市場信息處處長的鄂永利說的一句話,給記者留下了最深刻印象,這位有著十多年特色農產品營銷、品牌建設工作經驗的資深人士很坦然地告訴記者,“她現在比我還了解青海特色農產品”。
十年前,鄂永利接待了第一次到青海考察特色農產品的許萍。考察完之后,這位恬淡嫻靜的上海姑娘二話不說就拉了一車牦牛肉回上海,這事給鄂永利留下了無法忘卻的記憶。
在隨后的日子里,許萍成了最熱心推銷青海特色農產品的經銷戶,每個月都要來青海,有時一個月要來兩三次。更為難得的是,許萍的熱情持續十年不退,在青海、上海之間架起了青海綠色農產品的橋梁。
記者通過其他途徑證實了鄂永利的回憶。十年前,上海市場上幾乎看不到青海特色農產品,更談不上進市民的家門上市民的餐桌。青海特色農產品的好只是停留在去青海旅游帶回一點特產牦牛肉干的模糊印象中。
許萍之所以一次又一次地奔波在上海青海之間,一是為了解決上海消費市場和青海供應市場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二是用行動證明彼此合作的誠信。
“解決產品供給需求信息不對稱的難題還不算難,難的是改變青海供應商的市場化理念,沒辦法,我只好一次又一次跑過去,直到他們信任我。”許萍說。
事實上,許萍不但用一次次的奔波來推廣青海農產品,還以一次次熱心接待青海供應商來改變他們根深蒂固的認知,讓他們看到她如何在用愛“包裝”農產品,如何用心做大市場。
在果洛采訪期間,記者有幸采訪到老家在黃南州的夏吾仁增。那天,他開著車把記者從甘德送回果洛。一路上,有風有雨有雪,也有陽光燦爛。夏吾仁增漢語不太好,因為急于讓記者理解他對許萍的贊美,甚至情不自禁地雙手離開方向盤,打著各種手勢。
夏吾仁增做過多年的村主任和村書記,2014年去上海培訓認識了許萍,這位一心想帶著藏族同胞脫貧的漢子第一時間就感受到了許萍的熱情和愛,從此開啟了彼此的合作,把青海的蟲草賣到上海市場。
“一個上海姑娘這么愿意幫我們,真的感動,她做每一件事做每一個決定都是先考慮我們,藏民是信佛的,我們用我們的方式愛著她。”說到這里,夏吾仁增用手抹了一把臉。
通過夏吾仁增,記者了解到了不少許萍這個自稱為生意人的“角色混亂”之舉。但凡許萍眼前出現了需要幫助的人和事,許萍就一定會有所表示。如果在上海得知牧民家里需要幫扶,她也一定會找到合適的機會提供幫助。
難怪,鄂永利說出“她現在比我還了解青海特色農產品”這句話時,不但沒有難為情,甚至還帶著自豪,為他的朋友許萍自豪。
從青海農產品展銷窗口到傳遞愛的平臺
在青海農產品搶占上海灘的歷程上,2016年5月7日是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日子,這一天,時任青海省農牧廳廳長張黃元專程趕到上海,和時任上海市農委副巡視員陳德明一起為川沙青海農產品展示營銷體驗中心揭牌。
體驗中心揭牌期間,分管農產品營銷工作的副廳長馬清德詳細了解了新御農公司的冷庫和冷藏庫,回到青海后,馬不停蹄深入當地企業,為許萍任總經理的上海新御農農產品有限公司協調新產品和新貨源,很快,青海具有一定經濟實力和信譽良好的七家大企業成為新御農公司的供應商。
青海省綠色食品辦公室主任蔡全軍深有感觸地說:“青海在全國各地設立了16個窗口,許萍又是總經銷商中唯一的外地人,如果不是她的行動感動了大家,是不可能得到這么多的關心和支持的。”
記者了解到,自從2016年青海農產品展示營銷體驗中心開門迎客之后,許萍先后獲得了2016上海新春農產品大聯展青海展區承辦權、上海西郊國際農產品展示直銷中心青海館經營權。每年的青海綠色發展投資貿易洽談會,更是給足新御農公司名額,保障新御農公司的形象傳播,保證和各供應商的合作洽談機會。
“事實上,因為許萍的愛心和長期的行動,社會各界和消費者已經把新御農這個推銷青海農產品的上海窗口視為愛的平臺,各種資源向她傾斜就不足為奇了。”上海市農業農村委產業發展處調研員曹麗華談到許萍和新御農,直抒己見。
身處這個崗位,曹麗華特別了解上海農口的對口幫扶工作,上海幫助對口幫扶地區推介農產品是重要抓手,因此,對于許萍的行為和營銷的效果,她是非常清楚的。不僅清楚,曹麗華還會動員各種資源,為許萍提高營銷效率提供方便。
因為許萍的愛和消費者形成了共鳴,青海特色農產品已經被上海高端消費群體所接受,新御農經營的產品也從十年前的牦牛肉、青稞擴展到酸奶、青稞酒等八大類上百個品種。由此,許萍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只有不斷拓展中高端市場,才能保證正常運營,繼續奉獻她的愛。
“未來的增長空間在拓展團購,高興的是,不少機關學校的領導們聽說我賣的是青海農產品都比較熱心。”許萍滿面笑容地說。
許萍有資格笑著面對未來的挑戰,除了她用愛心積攢了社會愛的資源,還形成了新的營銷思路。未來,許萍將以青海農副食品為主,嘗試把更多上海對口支援地區的健康食材擺上上海市民的餐桌,把合適的農產品以合適的方式提供給合適的人,實現供貨端增收物流端走順消費端拓展。在合作交流辦、相關區、援青聯絡組支持下開展消費扶貧,在開拓上海市場和長三角市場的同時,反向傳導市場需求,以市場力量推動青海農副產品產業化標準化規模化,讓更多農戶就業脫貧,對于沒有資源或就業能力的貧困藏民,則繼續通過消費捐方式體現帶貧承諾。
記者相信,許萍和她的新御農公司仍將是特色農產品的經營者和營銷平臺,但是,社會各界人士一定會繼續把這個平臺當成愛的平臺,通過這個平臺,以各自的方式傳遞愛心。
相關標簽:青海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