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5-01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油菜籽是我國主要的油料作物,其種植面積占中國油料作物總面積的40%以上,產量占中國油料總產量的30%以上,但近幾年油菜籽國內產量有持續下滑的趨勢。如下圖所示,由于國內菜油需求穩定增長,油菜籽種植面積穩定增長,但至2015年后種植面積有下滑的跡象,油菜籽播種面積已經從峰值的758.8萬公頃下降至2017年720萬公頃。播種面積下降直接導致減產,據預計今年油菜籽產量約410萬噸,比去年的450萬噸下降40萬噸,另有機構預計今年我國油菜籽產量僅為300萬噸左右。
國內油菜籽產量下降的原因
國內油菜籽近幾年產量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種植收益下降,如下圖所示,2008年后國內油菜籽銷售利潤持續下降,在2011年以后利潤已經變為負值。據了解,國內每畝油菜籽種植凈利潤普遍為負值,其中河南省種植利潤虧損最少,為-100.60元/每畝,陜西虧損最多,為-573.69元/畝,全國每畝油菜籽損失在-300至-400元左右。2015年6月取消菜籽臨時收儲政策后,加上豆油棕櫚油等供應充足,帶動油脂價格下行,導致種植利潤下滑,農民種植油菜籽缺乏保障,農村勞動力不足,農民更傾向種植有保護價收購的小麥、水稻等作物,最終導致油菜籽種植面積持續下降。加拿大等國種植條件優勢明顯,大規模和機械化種植降低成本,低價的油菜籽進口也對國內構成沖擊。上訴因素是在未來一段時間持續存在的,影響時間也會較長,除非國家推出新的收儲政策,否則國內油菜籽種植面積下降的趨勢不會扭轉。
歐盟與加拿大油菜籽產量增加
據了解,全球油菜籽主產國主要有歐盟、美國、加拿大、中國等,目前中國產量下滑,美國產量穩定,歐盟和加拿大產量增幅較大。USDA4月供需報告顯示,2017/2018年度全球菜籽產量為7428萬噸,較上月預測值增加0.44%,較上年度增加4.20%,其中世界兩大油菜籽主產區加拿大和歐盟產量同比增加。USDA預計2017/2018年度加拿大油菜籽產量為2150萬噸,同比增加9.69%;歐盟地區油菜籽產量為2210萬噸,同比增加7.58%,尤其是加拿大國內人口少,油菜籽主要用于出口,是中國油菜籽的主要進口來源。中國油菜籽進口量近幾年持續穩定上升,從2015年401.1萬噸增至2017年470萬噸,比重已經上升至國內總供應量的23%,對國內油菜籽價格影響越來越大。
國內菜油庫存較為合理
菜籽油是油菜籽的下游產品,油菜籽的供應高峰期,仍會對菜油帶來壓力。2017年國內菜籽油消費850萬噸,2017年期末庫存217萬噸,年庫存消費比26%,仍處于較為合理區間,加上國儲之前持續拋儲菜油,估計菜油儲備僅剩余100萬噸左右,對市場的影響力減小?傮w看,菜籽油庫存壓力不大,加上國內菜籽油消費維持在高位,菜籽油或是油脂中基本面較好,走勢偏強的品種之一。
市場交易策略推薦
由于油菜籽期貨合約不活躍,本文主推油菜籽下游產品菜油的套利策略。從上文中的分析可以看出,國內的油菜籽主要在5月份上市,占國內油菜籽產量的90%以上,加拿大油菜籽在9月份收割上市,因此國內的油菜籽在5月和9月是年內的兩個供應高峰期。現在油菜籽壓榨仍然有較好利潤,加上國內菜油需求旺盛,油廠有壓榨動力,所以當油菜籽在5月迎來供應高峰時會對菜油構成壓力,而棕櫚油的產量高峰在每年的9至10月份,而在4至5月份仍然處于較低的位置,兩種油脂的供應壓力時間差會導致菜油與棕櫚油價差在4至5月份會逐步降低,之后隨著棕櫚油供應逐步增加后,兩者價差會再次擴大。
從兩種油脂的各自供求看,菜油要好于棕櫚油。棕櫚油2018年度全球產量增幅或達到8%,遠高于油菜籽的增幅,國內近期油菜籽供應減少,因此5月高峰期對應的供應壓力相對較小,歐盟油菜籽要到7月份上市,而加拿大要等到9月份。而棕櫚油在2017年厄爾尼諾減弱后,產量從去年的10月份后就出現了明顯的增長,2018年前幾個月的產量都處于歷史同期的最高水平,后面隨著天氣轉暖,產量將延續增加,因此單從供應壓力看,菜油要等到7月份甚至9月份后才會顯現,而棕櫚油在2018年就已經面臨庫存壓力了,并且壓力還會逐步擴大。綜上所述,建議在5月份左右國內油菜籽集中上市時,利用菜油承壓調整時,擇機逢低做多菜棕油價差,持有至7月份左右,等待菜棕油價差再次擴大。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