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品種特性
玉豐是我國近年從日本引進的優質制脯專用型甘薯新品種。耐貯藏,抗根腐病,易感黑斑病和莖線蟲病。蔓長中短,匍匐型,葉雞掌狀,綠色,在山東有開花習性。標準薯塊為紡錘形,皮白色,頂端微紅,肉乳白色,淀粉含量高,自然風干率達38%。熟食味干面香甜,口感細膩,無纖維。其突出特點是,在10℃-20℃條件下,變溫貯藏15天,糖分轉化率極高,口感更佳,經制脯加工后極受日本、韓國客商的青睞。
山東一般在5月1日定植,10月15日前收獲,667平方米產2500-3500kg。
2栽培技術
2.1育苗甘薯有無限生長習性,只要條件適宜,生長期越長,其產量越高,因此在生產上應盡量適時早育苗,以延長生長期。
建立苗床苗床應建立在避風向陽地塊,可采用小拱棚雙膜覆蓋育苗和陽畦覆蓋育苗。
精選種薯,適時上床要選用脫毒種薯,如果沒有一級脫毒種薯,可選用種植代數不超過3年的夏薯做為種薯。要保證品種純正,薯形紡綞,皮色光亮,大小適中,無病斑,無傷口。用三開一涼,溫湯浸種1--2分鐘,然后再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浸泡種薯10分鐘。種薯上床時間山東省一般在3月中下旬為宜。
苗床管理床土應用無病田的肥沃園土與優質有機肥按7:3的比例配勻,并耙細鋪平,厚10cm。每立方拌入地蟲清或神農丹1kg,防線蟲和地下害蟲為害。排種應掌握上平下不平的原則,上部向上,以頭壓尾,排完后,用細沙覆蓋2cm左右,在床面每平方撒0.1kg地蟲清,然后澆足水。夜間覆蓋草苫,保持苗床溫度在15℃-35℃,當秧苗長至15cm時,應逐漸去膜,通風煉苗。定植前兩天應徹底去膜,晝夜煉苗。
2.2定植及田間管理一般選用通透性良好的沙壤、輕壤進行栽培。定植田應進行冬前深耕20cm以上,并結合耕地每公頃施優質有機肥30000kg。春天早開溝起壟,結合起壟每公頃使用甘薯專用肥750-1500kg,采用高壟雙行種植,壟高40cm,壟面寬40cm,壟距1.2m。起壟覆膜后于5月1日左右,在膜上開穴定植,每壟雙行,小行距30cm,株距35cm,密度每公頃46500株,每公頃穴施優質專用肥75kg、地蟲清37.5kg。
定植后生長前期注意結合中耕防除雜草,未用地膜覆蓋的也可采用化學方法除草。其做法是,每公頃用氟樂靈1200-1500g,兌水900kg噴灑地面。生長中期結合氣候變化,防止徒長。在管理上提蔓不翻蔓,斷氣生根,同時也可每公頃使用15%的多效唑3450g,對水900kg噴灑葉面,以控制地上部生長,以利薯塊膨大。一般天氣不是十分干旱,不用澆水,特別干旱,關鍵時刻可適當澆水,遇澇應及時排水。生長后期可用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進行根部追肥,可進行1-2次。
2.3收獲及貯藏在山東省一般10月初開始收獲,霜前收完。
留種薯的貯藏留做種薯的應在10月10日前選晴天上午收刨,在田間晾曬后,下午及時入窖,同時剔除病爛薯。
前期加工薯塊的貯藏采用露天堆放,上蓋薯秧加草苫,達到透氣而不透風的效果,既保證薯塊在1個月內不受低溫危害,又能創造較大的晝夜溫差,達到加快糖分轉化之目的。
中后期加工薯塊的貯藏貯藏的工作重點是防腐防凍。目前較為適用的辦法是溝貯法,即挖深1m、寬1m、東西長度不限的貯存溝,挖出的土放在溝兩側,注意做好防水邊埂與排水溝。裝薯時,每隔1.5-2m,在溝中豎放一秸稈把,用以透氣和插放溫度計。上蓋寬1.2m的稻草苫,薯塊不要裝的太滿,上留10-20cm的空隙。溫度一定要控制在15℃-12℃。前期溫度高,采用晝蓋夜揭草苫的方法;氣溫下降時,采取晝揭夜蓋的辦法調節溫度。氣溫達0℃以下時應防凍。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