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品種審定編號:桂審薯2004006號
選育單位:廣西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從容縣楊梅鎮紅石村收集到的淮山種質資源經系統選育而成。
報審單位:廣西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特征特性:屬早熟品種,桂中、桂南生育期170-190天。莖右旋,四棱形,直徑0.4cm,莖翅明顯,無刺,不帶紫色,主莖長3.0-4.5m;葉片寬大,主莖葉片長15.0-18.0cm,寬10.5-12.0cm,闊心形,基部呈深心形,先端急尖,葉色淺綠,平滑,較薄,蠟質層不明顯,無光澤;網狀葉脈,基出脈數7-9條,葉柄兩端帶紫紅色;葉序下部互生、中上部及分枝多為對生,少數互生;葉腋間不長或少長零余子。薯長圓柱形,長70.0-85.0cm,單株薯重0.8-1.3kg;薯塊基部根毛較多,頂部根毛少且短;薯皮鮮紅色,光滑;薯塊斷面白色;粘度較好。7月齡干樣塊莖鋅和鐵含量分別為20.2mg/kgDM和12.0mg/kgDM,銅(Cu)元素的含量為7.17mg/kgDM,淀粉含量為70.5%DM,粗蛋白含量11.2%DM,氨基酸總量為7.83%DM,總皂甙0.72%DM,可溶性總糖含量為26.3%DM,粗脂肪含量為0.28%DM。鮮薯水分含量為78.8%。
產量表現:2002年在南寧進行品比較試驗,平均產量1856.3kg/667m2,比對照品種(來自容縣楊梅鎮)增產24.61%;2003年復試,平均產量1760.3kg/667m,比對照增產24.87%。2003年在容縣、鹿寨、北流進行生產示范,平均產量分別為1665.2kg/667m2、1782.7kg/667m2和1755.4kg/667m2。
栽培技術要點:1、選擇排灌方便、土層深厚的沙壤土種植。2、選擇無病蟲的薯塊作種,按5cm-8cm段切,薯塊大的可以再縱切成兩塊,然后用草木灰將切口蘸涂。3、種植方法和密度:按行距1.3-1.5m,深開溝,后回土作高壟,畦高30-40厘米,寬60厘米,按株距20cm左右打洞填沙,洞深80-100cm。薯種種在沙洞上。適宜播種季節桂南3月上旬至4月上旬,桂中3月中旬至4月中旬。每667m2種植2500-3000株。4、肥水管理:每667m2用腐熟的農家肥1000-1500kg或復合肥40-50kg,過磷酸鈣50kg作基肥。出苗后及時搭架引蔓,生長中期適當修剪側枝和除草,苗高10-15cm淋施糞水一次;中期結合除草、培土追施復合肥7.5-10kg/667m2;薯塊膨大盛期,注意淋施復合肥水2-3次。整個生長期保持土壤濕潤。5、注意防治黑斑病、炭疽病、斜紋夜蛾等病蟲的危害。
自治區品審會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生產上有較好的應用價值,通過審定,可因地制宜種植。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