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甘薯淀粉生產技術
將甘薯洗凈,瀝干水分,用破碎機打成2厘米大小的碎塊,送入石磨或電動磨漿機中,加入3~3.5倍的水,磨成淀粉漿。將淀粉漿倒入孔徑為60目的篩子中,篩去薯渣,得到淀粉乳。將淀粉乳置于沉淀槽中靜置一夜,使淀粉沉淀于槽底。排去上清液,取出粗淀粉,用清水反復沖洗、沉淀,得到純凈的淀粉,再將淀粉曬干、粉碎、過篩,就得到干燥的淀粉。此法為農村生產淀粉的傳統方法,不用任何機械設備,加工得到的淀粉可作為加工其它淀粉食品的原料。
若需生產紅薯精粉,可投資130萬元購置設備,年產量5000噸左右。
甘薯粉皮生產方法
取含水量為45%~50%的濕淀粉,用淀粉量2.5倍的涼水緩慢加入其中,并用木棒輕輕攪動,同時加入0.3%的明礬。用粉勺取少量粉糊,放旋盤內,將旋盤浮入鍋中的沸水上面,用手撥動、旋轉,使粉糊攤開。待中間沒有白點時,連盤取出,置于清水中冷卻片刻后,再將成型的粉片剝下,放入清水中冷卻。將粉皮用沉淀淀粉的上清液浸泡3~5分鐘,然后撈出粉皮用竹簾曬干,并翻轉一次,使兩面干燥均勻。晾干至水分含量為16%~17%時,即成成品。
此法為傳統生產方法,不需大量設備投資,總投資在2萬元以內。
甘薯粉絲加工
稱取一定量的甘薯干淀粉。取4%~10%的干淀粉放置在瓷盆內,加入等量的清水,攪勻。將瓷盆置于盛有開水的木盆內,在瓷盆內加入4倍淀粉量的開水,邊沖邊用木棒急速攪拌,使淀粉糊化成薄糊。將和面盆放于盛有60℃熱水的木盆內,再將剩余的90%~96%的甘薯淀粉倒入和面盆中,然后將調好的薄糊倒入和面盆內,不斷攪拌,直到天生淀粉為止。充分捏和,使其成為半流質狀態,隨即置于漏粉瓢中。半流質的淀粉糊在震動機的震動力作用下,由漏瓢的小孔中成線狀流出,落入沸水鍋中,被立即煮熟,并迅速浮于水面。用竹竿取出粉絲,在涼水中浸泡片刻,再投入到沉淀淀粉時傾出的上層澄清水內漂洗。然后將粉絲取出,曬干即可。
本法為土法生產,需鍋、盆、漏瓢等,設備總投資1萬元以內。若要進行機械化生產,則需要鍋爐、造型機械、電磁震動機、漂洗池等,最低投資10~15萬元。
甘薯果脯加工
先將鮮薯洗凈,用去皮機或手工將皮去掉。用不銹鋼刀將甘薯切成2厘米×2厘米×5厘米的薯條。將切好的薯條按薯條重量分別加1.5倍的水、30%~40%的白糖、2%~3%蜂蜜、0.2%的亞硫酸,放入不銹鋼鍋中煮沸,注意煮透不煮爛。將薯條連同糖液一同取出,放入大水缸中浸泡24小時,用漏瓢撈出薯條,置于竹篩中,在50~60℃的烘房中烘干。薯條冷卻后再裝入聚乙烯塑料袋中密封包裝。
該產品生產設備簡單,只需不銹鋼鍋(1萬元以內)、烘房(1萬元以內)、其它輔助設施(1萬元以內),若需擴大生產量,只需增加生產線即可。
方便米粉生產技術
將大米淘洗干凈,再將大米在清水中浸泡,使其含水量達到40%左右。冬季一般浸泡7~8小時,夏季一般浸泡4~5小時。將大米用石磨或電磨研磨成漿,漿液濃度控制在25~30波美度(市場有波美計購),細度為全部通過80目篩。將漿液用粉皮生產設備制成粉皮。再通過蒸粉機進行蒸粉,溫度為105℃,時間為55秒。將蒸熟的粉皮迅速送入冷卻間進行冷卻,再送入預干燥間進行預干燥,干燥時最高溫度為70~80℃,時間為15~20分鐘。然后用手工或機械切成1毫米寬的粉條。將粉條送入干燥室,進行干燥,干燥時的最高溫度為50~60℃,時間為20~40分鐘,使含水量降低到13%以下。
該產品的生產,需要磨粉機、鍋爐、制粉機、冷卻室、蒸粉機、干燥室、切絲機等,最少投資20萬元。
必須注意,生產米粉時萬萬不可隨意添加漂白劑和防腐劑。生產干米粉,不需要加防腐劑;若生產濕米粉,需作防腐處理,可加入占米粉重量0.25%的丙酸鈣。添加其它任何不是食品的物質,都必須符合國家標準GB2760-1996的規定。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