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在國內發生普遍,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呈發展趨勢。大白菜黑斑病在一些年份曾在云南、貴州、東北及華北造成減產。該病僅為害十字花科蔬菜,以白菜、甘藍及花椰菜發生較多。除病害嚴重時造成減產外,葉球、花球外觀受污損后品質降低,種株染病不僅影響種子產量,并可使種子帶菌,而白菜受害則葉片變苦,影響食用。
1癥狀識別
白菜類蔬菜黑斑病主要為害葉片,多發生在外葉或外層葉球上,子葉、葉柄、花梗和種莢也可被害。子葉發病初生褐色小斑點,逐漸褪綠,擴展整片子葉后干枯,嚴重時造成死苗。葉片染病初為近圓形褪綠斑,后為直徑2~10mm、具明顯同心輪紋的灰褐至暗褐色近圓形的病斑,有或無黃色暈環。干燥時病斑變薄,有時破裂或穿孔,潮濕時生微細的褐色、暗褐色或黑色霉層。發病嚴重時病斑連成不規則的大斑塊,致半葉或整葉枯死,甚至葉片由外向內干枯,造成葉球裸露。葉柄上病斑長梭形或縱條狀,暗褐色凹陷,病重時葉柄腐爛、脫幫。留種株葉片上病斑有時微紫色,其他癥狀同上述。花梗和種莢上病斑橢圓形,暗褐色至黑色,與霜霉病的病狀相似,而在濕度大時生黑褐色霉層,有別于霜霉病。留種株發病嚴重時葉片枯死,莖上密布病斑,種莢瘦小,種子干癟。病菌亦可隨大白菜入窖繼續為害,引起葉幫腐爛。
甘藍類蔬菜上的癥狀,基本上與白菜類相似,但病斑較大、略凹陷,直徑5~30mm,有黃色暈環,同心輪紋不明顯,病斑上產生輪紋狀分布的黑褐色霉,霉比白菜上的多且明顯。
2病原菌
白菜類黑斑病主要由蕓薹鏈格孢侵染引起,甘藍類黑斑病主要由甘藍鏈格孢,異名A.oleracea侵染引起。病部著生的微細的褐色至黑色霉層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有報道稱,在白菜上雖兩種病菌都能引起發病,但并非同時為害。在全國不同地區、不同季節,出現的病原種類不同。北京7~8月以甘藍鏈格孢為主,到9月蕓薹鏈格孢逐漸多起來。陜西關中9月中旬前也以甘藍鏈格孢為主,以后蕓薹鏈格孢才多起來。
3發病條件與規律
北方,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在病殘體上、土壤中、冬貯菜、留種株及種子上越冬。南方冬季有十字花科蔬菜生長的地區也可繼續為害、侵染,并在這些寄主上越冬。分生孢子借氣流、雨水和灌溉水傳播。由氣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
白菜類黑斑病菌在0~35℃都能生長發育,發病溫度范圍11~24℃,適溫11.8~19.2℃,田間相對濕度72%~85%。病害發生的輕重及早晚與蓮座期后的降雨天數和降雨量密切相關,多雨高濕及溫度偏低發病早而重。大白菜品種間和不同發育階段的抗病性有差異,沒有免疫品種。另外,凡地勢低洼積水,重茬,不適當的早播,缺肥植株長勢弱等均能加重為害。
甘藍類黑斑病菌在10~35℃都能生長發育,發病適溫28~31℃。在夏季高溫多雨,或保護地高溫高濕的環境中均可發病。作物生長中后期若遇連陰雨天氣,或大田改種甘藍類蔬菜的地塊,病害往往發生較重。另外部分,參見上述白菜類黑斑病。
黑斑病都是在高濕條件下發病重,而白菜黑斑病菌要求較低的溫度,甘藍黑斑病菌要求較高的溫度。所以廣州地區白菜黑斑病多發生在氣溫較低的12月至翌年2月,而甘藍黑斑病則發生在氣溫較高的10~11月及翌年3月。
4防治方法
4.1選用抗病品種或進行種子處理
①報道的抗病、耐病品種較多,宜因地制宜選用。
②無病田或無病株留種。種子若有帶菌可能,則以用種量0.3%的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或以用種量0.4%的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進行拌種。
4.2加強田間管理
①施足基肥,配合增施磷鉀肥,有條件的采用配方施肥,提高植株抗病力,避免植株早衰。
②與非十字花科蔬菜實行2~3年輪作。
③適期播種,高畦深溝栽培,需要時進行浸灌。
④收獲后及時清除病殘組織,翻曬土地,做好田園清潔,減少越冬菌量。
4.3藥劑防治
發現病株及時噴藥防治。藥劑可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2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50%福?異菌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敵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等。若與霜霉病混發,可選用70%錳鋅?乙鋁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8%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等進行噴霧。施藥間隔7~10天。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