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2006年,山東省昌邑市種植的近333公頃秋季大白菜發生了嚴重的黃葉病,發病率高達95.6%,近15%的面積絕產,由于大白菜黃葉病在生產中發生的年份較少,為此我們進行了一次全面細致的調查分析,F將其發生原因及防治方法介紹如下。
1癥狀
大白菜黃葉病幼苗期葉片沒有明顯癥狀,生長至2~4葉期病菌由根系侵染,剖開主根系維管束變褐,生長至包心期后變黑。蓮座期開始葉片突現缺水癥狀,白天萎蔫夜間恢復,到包心期葉脈變褐色,整株葉片因失水向內皺縮卷曲,最終導致整株黃化或枯死。形成商品價值的白菜收獲時葉片皺縮單株重降低,主根系不完整且維管束變褐黑色,貯存時間變短。
2病原菌
大白菜黃葉病由稱芥屬黃萎鐮孢霉菌侵染而致病,為半知菌亞門真菌。該菌在土壤中生存,遇干旱年份土壤高溫持續時間過長,大白菜根系受傷后病菌乘機進行侵染。
3發病原因
通過對分布在全市8處鄉鎮的重點大白菜地塊田間發病率的調查,發現大白菜黃葉病的發病規律有以下明顯特點。
①與播種期早晚有關8月20~25日播種的大白菜發病率僅為10.5%,而8月10~20日播種的大白菜發病率高達80.2%。
②與不同品種有極大差異耐熱抗病型大白菜品種較普通型大白菜品種發病率低60多個百分點。
③與地塊休閑期有關大白菜種植前茬作物為馬鈴薯或小麥等空閑期1個月以上的地塊發病率明顯低于前茬作物為春玉米等收獲后立即播種大白菜的地塊。前者發病率為32.5%,后者發病率為100%。
④大白菜起壟后遇小雨或小水澆過的地塊(個別鄉鎮7月5日下了10mm的雨)發病率僅為7.2%,其他地塊為82.3%。
⑤地塊平整的大白菜發病率明顯低于低洼處大白菜。
綜合分析認為:2006年黃葉病大發生的主要原因是我市6~7月幾乎沒有降雨,大白菜種植時土壤嚴重缺水,大白菜長至2葉后主根系下扎時土壤溫度過高將主根系灼傷,病原菌趁機從傷口處侵染導致維管束變褐,植株吸肥水能力逐步降低,導致出現地上部缺水黃化癥狀。播種期較晚的大白菜發病率較低是因為溫度逐漸降低,由于播種晚幼苗較小,因此對根系沒有造成較大傷害;耐熱品種對黃葉病有一定的抵抗力;休閑期長的地塊土壤通氣性和干濕度較好,直接降低了土溫對根系的灼傷程度;起壟后壟面遇雨能夠降低土壤的溫度,根系受傷程度;地勢平整的地塊白菜長勢健壯,能夠抵御高溫的灼傷。
4防治方法
由于大白菜黃葉病的發生主要由根系受損導致病菌逐步侵染根系引起,因此生產上應以農業防治為主,藥劑防治為輔。
①農業防治選用耐熱抗病品種,如87~114、膠白八號等品種;選擇休閑期最少1個月的地塊,做到地面平整;遇干旱天氣在幼苗期果斷進行澆水降溫,防止根系受傷,杜絕病原菌入侵的渠道。
②藥劑防治藥劑防治堅持早字當頭,發現病株后及時用真菌殺菌劑,如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對植株進行灌根和葉面噴霧,葉片配合殺菌用1.8%復硝粉鈉水劑1000倍液葉面施肥,增強植株的抗病抗逆能力,均能收到良好效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