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大白菜,又名結球白菜、黃芽白或包心白,是我國秋、冬、春季大量供應的主要蔬菜,也是大量貯藏的蔬菜。大白菜不同品種的耐貯性和抗病性各不相同,一般中、晚熟品種比早熟品種耐貯,青幫類型比白幫類型耐貯,青白幫類型介于二者之間。
1貯前處理
1.1采收
1.1.1采收前要求收獲前10日內應停止灌水,否則組織脆嫩、含水量高、機械傷嚴重、代謝旺盛,耐貯性和抗病性都降低。
1.1.2采收標準適時收獲是大白菜貯藏中的一個重要因素。采收過早,影響產量,同時因氣溫和窖溫都較高,對貯藏不利;采收過晚,易在田間受凍。大白菜的采收期應根據各地的具體情況而定。東北、內蒙古地區約在霜降前后采收,華北地區約在立冬到小雪期間采收,江淮地區則更晚采收,長江以南地區一般氣候條件下的中晚熟品種,可以留在田間,根據市場需要分期分批采收供應。但早熟品種成熟期早,成熟時外界氣溫高,成熟后繼續留在田間會加劇抽薹、脫幫及腐爛現象的發生。采收一般以“八成心”為宜。
1.1.3采收方法假植貯藏的大白菜,要求帶根收獲。其它方法貯藏的大白菜,可以在約3cm長的根處砍倒;也可以從葉球的底部砍倒。這兩種方法對耐貯性和抗病性的影響沒有多大區別。
1.2晾曬大白菜砍倒后,要在田間晾曬3~5天,同時要翻曬1~2次。晾曬的標準為達到菜棵直立,葉球的外部葉子干萎柔軟失去脆性的程度,如曬菜過度,組織萎蔫,會促進脫幫。
1.3整理和預貯經晾曬的大白菜,摘除黃幫爛葉,撕掉外圍葉耳及過頭葉,清除帶有病、蟲葉株。經修整后,如氣溫尚高,可在窖旁或冷庫的背陰處碼成長方形或圓形垛進行預貯,并根據氣候情況進行適當倒垛。待氣溫降到1~2℃時方可入貯。
1.4藥劑處理針對大白菜脫幫問題,可以輔以藥劑處理。采收前1周內用25~50mg/kg的2,4-D藥液進行田間噴灑或采后浸根,對抑制脫幫有明顯的效果。用50~100mg/kg的NAA處理也有一定作用。
2貯藏條件及方法
2.1貯藏條件
2.1.1溫度大白菜性喜冷涼濕潤,其葉球正是在冷涼濕潤的條件下形成的,故適宜的貯藏溫度為0±1℃。
2.1.2相對濕度大白菜的蒸騰作用強,在貯藏過程中易失水萎蔫,故相對濕度以85%~90%為宜。
2.2貯藏方法
2.2.1窖藏選擇地勢高、交通便利的地方建窖。按南北方向挖窖,寬4~5m,長20~30m,由地面向下挖1~1.3m。四周筑墻,高1~1.2m,厚1~1.2m,從窖底到窖頂高2.7m。每隔3.3m架一根梁,梁上架木椽,上鋪木料、樹杈等,上面蓋2.5~3.5cm厚的土。窖頂每隔3.3m留一個天窗,窖門設在東、南方向。距窖底50cm處每隔3.3cm挖一個30cm的氣眼通向地面。在立冬至小雪期間的清晨或傍晚入窖,將經預貯并修整好的白菜在窖內碼數排,兩棵相對頭朝里碼成一行,碼成高約1.5~2.0m的長條形垛,碼平、碼齊、垛間留適當空隙,以利通風和倒垛。一般每平方米可碼菜350~400kg,還可以按1棵菜寬度碼成一排,碼約10層高,每層菜擺向相反。也可在窖內設置菜架,將白菜擺到菜架上。窖內采用筐貯、掛貯等有利于增大貯量和通風,減少損耗。窖貯管理主要是利用通風來調節窖溫,通過倒菜來調節菜溫。
2.2.2溝藏大白菜的溝藏是在露天地上挖貯藏溝,白菜放在溝內,埋藏的深度依當地的凍土層厚度以及是否貯藏越冬而定。溝藏要選擇地勢平坦、干燥、土質黏實、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交通便利的地方,埋藏溝東西向。入溝前先在溝底鋪1層菜葉,然后將晾曬的白菜根朝下,一棵棵緊密地擠碼在溝內,再蓋1層菜葉,上面覆土,覆土厚度隨地、氣溫而定,掌握原則是以嚴寒季節不使覆土凍透為度。此法將覆蓋土作為主要的管理手段。
2.2.3通風庫貯藏白菜采后可不經晾曬直接入貯。貯鮮菜必須用菜架來單層或雙層擺菜。鮮菜對庫溫調節和通風管理要求較高,最好在通風口處架設風機,以強制通風調節庫溫。貯鮮菜也需要在貯期內適當翻翻菜,同時需要摘菜。在通風庫內可以筐裝堆貯或碼貯,其管理同前。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