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癥狀特點]主要危害幼苗莖基部及根部。初期發生褐色至紅褐色近圓形或橢圓形病斑,有的稍凹陷,后上下左右繞莖擴展,莖基部莖段變褐或呈褐色云紋,終致全株直立枯死。濕度大時有的病部呈現蛛絲狀霉,但一般不明顯。
[病原及發病特點]病原為半知菌亞門的立枯絲核菌[RhizoctoniasolaniKühn],其有性階段歸擔子菌亞門的瓜亡革菌[Thanatephoruscucumeris(Frank)Doole],但不常見。在廣東,病菌以無性態菌核借助雨水、灌溉水或帶菌堆肥等輾轉傳播侵染,并無明顯越冬期。由于病菌生長適宜溫濕度與酸堿度范圍較寬(17―28℃、土濕20%―60%、pH值5.8―8.1),病菌侵染的土溫也較寬(11―30℃),故早春低溫高濕或夏季高溫高濕皆可侵染致病。任何使幼苗徒長或生長衰弱的溫濕與光照條件,皆易誘發本病。故植地連作,地下水位高,地勢低濕,尤其是水分管理不善,致幼苗根系生長不良,最易感病。
[防治方法]豇豆栽培多采用直播(穴點播或條播),而基腐(立枯)病多發生于苗期,故本病防治可結合防根腐和枯萎等病害,抓好播種前后的防治環節:(1)重病地區提倡藥土營養杯育苗(藥土可用70%五氯硝基苯+50%福美雙,或45%三唑酮福美雙按1:500與肥土混勻配成)或穴播時藥土護種(苗)。(2)藥劑拌種(按種子重量0.3%的40%拌種雙或45%三唑酮福美雙拌種)。(3)加強肥水管理,雨后應及時排水防澇。(4)苗期連續淋藥預防[75%百菌清+70%多菌靈(1:1)1000―1500倍液,或28%多井懸浮劑800倍液,或60%多福可濕粉600―800倍液,或30%氧氯化銅+70%代森錳鋅(1:1,即混即淋)800―1000倍液,2―3次,7―10天1次]。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