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一、銹病小暑后,天氣濕熱時容易發生。葉片上散生和條生黃褐色,似鐵銹的隆起小斑點,破裂后散放出黃色粉末,即夏孢子。嚴重時全葉枯黃。防治方法是;控制氮肥,增施草木灰等含磷、鉀多的肥料,并摘除基部黃葉;用波美0.2~0.3度的石硫合劑,或50%的膠體硫200倍液,或80%代森鋅600~800倍液,或250倍敵銹鈉噴灑,7~10天噴1次,共噴2~3次。二、胡麻斑病由真菌孤長蠕孢菌,即水稻胡麻斑病的病原侵染引起。主要危害葉片,葉鞘上也可發生。葉片染病后,初為褐色小點,擴大后為褐色橢圓形病斑,大小如芝麻粒,故稱胡麻斑病;有時病斑似紡錘形或不規則形,個別條狀。病斑邊緣明顯,深褐色,周圍還可出現黃色暈圈,中間淡灰褐色,有時有輪紋。嚴重時葉片干枯。葉鞘上病斑形狀與葉片上的相似,但較大。多雨潮濕時,病部產生黑色霉層一分生孢子。該病以菌絲體和孢子在老株及病殘體上越冬,翌年氣溫回升后,產生分生孢子,進而通過氣流或雨水濺射進行再侵染。生長溫度范圍為5~35℃,最適為28℃。孢于萌發的適溫為28℃,在有水滴或水膜時萌發好。抗逆力強,干燥條件下可存活數年。在高溫多濕天氣中,特別是連茬種植,土壤中又缺鉀和鋅肥,植株生長不良時,容易流行。防治方法:1.注意輪作。結合冬前割茬,收集病殘組織,集中燒毀。2,適當多擱田排水,增施鉀肥,鋅肥和磷肥。3.從發病初期開始,用50%撲海因(異菌脲)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40%異稻瘟凈乳油800~1000倍液,或40%多-硫懸浮劑(滅病威)400倍液。7~10天噴1次,連噴3~5次。異稻瘟凈乳油為黃褐色透明油狀體,遇堿性物質易分解,對光穩定,屬有機磷內吸性殺菌劑,有保護和治療作用,效果比稻瘟凈好,對人,畜的毒性也低。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