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茭白是縉云縣重要的水生蔬菜,常年生產面積穩定在1.5萬畝以上。尤其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區地帶,因夏季氣候涼爽,生態環境良好,十分適宜茭白生長發育,為茭白優質高產創造了條件,優良的生態環境能促使茭白提前孕茭及肉質莖的膨大,可比同緯度的平原茭白提早上市20―30天,既增加“秋淡”蔬菜品種,豐富居民菜籃子,又可達到質優價高,推廣種植高山單季茭白對開發山區農業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重要意義。現將高山單季茭白優質栽培主要技術環節介紹如下:
一、一般概述
1、基地生產條件
1.1氣候條件。選擇具有高山氣候特點的地區,7?9月的平均溫度為21.8攝氏度,晝夜溫差大于12攝氏度。
1.2土壤條件。要求土層深厚,土壤肥沃,以山地黃泥沙田為主,含有機質4%以上,保水保肥性能好。 1.3水利條件。要求田間水利設施完善,能用山坑冷水灌溉,排灌方便自如。
2、肥料使用要求
2.1使用腐熟的農家有機肥和配制加工的復混有機肥,限量使用化肥。
2.2化肥應注意氮、磷、鉀及微量元素的合理搭配,提倡使用茭白專用復合肥,杜絕偏施氮肥。
3、農藥使用要求
3.1農藥使用原則實行“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推廣使用安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
3.2根據茭白病蟲草害發生程度,選擇適用的農藥品種。
3.3農藥使用的品種、方法、次數、濃度和安全間隔期,遵照《浙江省無公害蔬菜農藥安全使用標準》的規定。
3.4農藥使用要嚴格執行《浙江省無公害蔬菜生產禁止使用的農藥品種》的規定,遵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藥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農藥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等有關規定。
二、主要技術環節
1、茭田選擇與準備
高山單季茭白種植要選擇具有較高海拔高度、田間小氣候涼爽、水源清潔而充足、排灌條件好、土層深厚肥沃、保水抗旱能力強的田塊。定植前翻耕平整田面待種。
2、品種選擇。
選用適宜高產單季茭栽培的如“美人茭”或“象牙茭”等優良品種。
3、優選與培育種株
老種茭區每年應嚴格優選種株。要求選種的植株生長整齊、節緊縮、結茭多、孕茭率高、茭肉嫩而油光潔白,成熟期集中,茭白長足后,包裹的葉鞘一邊稍有開裂,茭白眼呈乳白色,母株叢中沒有雄灰茭。其做法是在茭白采收期間,剔除“雄茭”、“灰茭”、畸形茭的植株。選留結茭率高、結茭早、茭肉粗壯、外觀整齊、肉質細嫩而肥大、抗病力強的單株做種株。選定種株做上標記,在茭白采收結束后的9月份剪桿扦插或分墩種植育苗,待第二年春移栽。
4、移栽和定苗
新植田塊一般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當優選種苗高20厘米時,及早進行移栽,每叢3―4苗,采用寬窄行栽植,寬行1.2米、窄行0.8米、叢距0.4米,畝栽1300―1500叢。老茭田在“谷雨”前后做好疏苗定苗,疏苗要掌握“去密留稀、去弱留壯、去內留外”的原則,一般每墩留苗5―6株,并補上去劣后的空墩處,確保全苗。
5、平衡施肥
做到“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巧施孕茭肥”。基肥在整地時或出苗前施下,占總肥量的40%,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一般畝施欄肥1500公斤,鉀肥3公斤,硼肥1.5公斤。追肥宜早不宜遲,以促早發早孕茭。一般在4月上中旬長苗分蘗期畝施復合肥35公斤,也可用尿素25公斤加氯化鉀10公斤。孕茭肥在5月下旬開始拔節期施用,施肥量視苗勢而定,長勢強旺則少施或不施,弱則多施,一般施30―50公斤復合肥。孕茭肥控制氮肥過量。
6、合理灌水
茭白植株蒸騰量大,各生育期缺水受旱都會影響茭白生長,導致雄茭植株的產生。水漿管理要掌握淺水移栽,深水活棵,淺水促蘗,適時露田,深水孕茭,濕潤越冬的方法。移栽和分蘗期以3―5厘米淺水層為宜,以利提高土溫促早發。扁稈拔節期適當露田,控制無效分蘗,增加土壤供氧量,促進根系深扎。孕茭膨大期應加深水層15厘米,并用山坑冷涼活水串灌,以利茭白肉莖膨大,保持嫩莖潔白,提高品質。
7、病蟲草害防治
茭白主要病蟲害主要有4病3蟲,即銹病、細菌性鞘腐病、葉枯病、紋枯病、二化螟、長綠飛虱、薊馬。無公害生產茭白應以農業和物理防治為基礎,在“大暑”至“處署”期間,將茭株基部老、黃、病葉及無效分蘗及時剝去,改善株間透光條件,抑制病害發生。每50畝按裝一盞誘蟲燈,可有效控制二化螟和長綠飛虱為害。此外還應因病蟲發生實際及時做好藥劑防治。
7.1主要病害防治
a、銹病。防治方法:(1)適當灌深水,降低溫度。(2)增施鉀肥,增強抗病能力。(3)及時剝除枯葉、黃葉。(4)藥劑防治:在銹病發生初期(約4月下旬至5月初),用12.5%禾果利可濕性粉劑1600倍液,或12.5%腈菌唑乳劑2000倍液,或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使百克乳油1000倍液,或百菌清75%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每7―10天噴藥一次,輪換用藥2―3次。
b、細菌性鞘腐病。防治方法:用辛植霉素1000萬單位4000倍液,或用20%葉青雙可濕粉劑500倍液防治。
c、紋枯病和葉枯病。紋枯病和葉枯病在發病初期用20%三環唑500倍液或井崗霉素3000倍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每隔7天防治2―3次。
7.2主要蟲害防治
a、螟蟲。防治方法:(1)冬季齊泥面割除茭白殘株,集中燒毀,以消滅越冬幼蟲,減少蟲口基數。(2)早春至初夏在幼蟲轉移為害前,清潔田園,鏟除田埂和田邊雜草,消滅各代幼蟲。(3)藥劑防治:在螟蟲幼蟲孵化期用bt粉劑1000倍或0.1%苦參堿乳劑1000倍液或0.6%滅蟲靈1500?2000倍液,防治1―2次。茭白分蘗期和孕茭期是防治害蟲關鍵期。
b、長綠飛虱。防治方法:(1)冬季齊泥面割除茭白殘株,集中燒毀,以消滅越冬幼蟲,減少蟲口基數。(2)有選擇性地使用農藥,減少施藥次數,用藥量合理,以保護天敵。(3)藥劑防治:以越冬代防治為重點。在6月上中旬和7月上中旬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25%撲虱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防治。
c、薊馬。防治方法:(1)冬季齊泥面割除茭白殘株,集中燒毀,以消滅越冬幼蟲,春夏季結合積肥,鏟除田邊、溝邊和塘邊雜草及枯枝落葉,消滅薊馬的越冬和春夏繁殖場所。加強肥水管理,使植株生長旺盛,減輕為害。(2)做好田間蟲情調查,發現蟲情及時施藥。(3)藥劑防治:常用農藥有18%殺蟲雙水劑300倍液,或10%吡蟲啉粉劑2000倍液噴霧防治。
7、3草害防治
待茭白苗長齊后,及時耘耥,除去雜草,也可排干田水,畝用18%乙芐系列30克或10%芐黃隆12?15克,兌水40公斤噴霧,過一天覆水。還可用套養田魚、鴨子來控制草害。放養量為每畝300條魚或15只鴨。
8、采收
適時采收是確保優質高產的前提。采收標準一般掌握在茭肉明顯膨大,葉鞘一側略張開,茭莖稍露0.5―1厘米時及時采收。推行分級包裝上市銷售,需外運銷售的產品在收后需帶留三片包葉用清潔冷水浸半小時,以利運銷環節中保持茭白肉莖鮮嫩。
9.質量要求
9.1外觀要求
茭白成熟度適中,新鮮,色澤良好,形態正常,個體均勻,外觀清潔,無腐爛、無霉變、無異味,無影響食用的病蟲為害狀及機械損傷。
9.2衛生指標
茭白農藥殘留量、其硝酸鹽和亞硝酸鹽殘留量符合《浙江省無公害蔬菜標準》的規定要求。
9.3分級標準
9.3.1特級
茭白形狀完整,茭白組織鮮嫩,葉鞘3??4片,青綠色,包緊,不帶根,無病蟲斑,無傷痕,中間膨大部分勻稱,露白部分不超過1厘米,露白處茭白肉色白不青,新鮮,條長25?30厘米,橫徑5厘米以上,單茭重150克以上。
9.3.2一級
茭形完整,茭白組織鮮嫩,葉鞘3?4片,青綠色,包緊,不帶根,無病蟲斑,無傷痕,中間膨大部分勻稱,不雙面露白,露白處茭白肉色白不青,新鮮,條長25?30厘米,橫徑3.5?5厘米,單茭重120?150克。
9.3.3二級
茭形完整,茭白組織鮮嫩,葉鞘3?4片,青綠色,包緊,不帶根,無病蟲斑,無傷痕,中間膨大部分勻稱,露白處茭白肉色白不青,新鮮,條長25?30厘米,橫徑1.5?3.5厘米,單茭重70?120克。
9.4包裝與標志
9.4.1包裝:容器(框、箱、袋)應清潔、無毒、牢固。
9.4.2標志:標明商標、名稱、等級、凈含量、保質期、生產日期。
10、貯藏與運輸
在貯藏與運輸過程中不得與有毒、有害物質混貯、混運,應當采取保持茭白原有品質的防護措施。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