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馬鈴薯種植遍及全國各省,按生態類型分主要有四大區域,包括北方―季作區、中原二季作區、南方二季作區和西南單雙季混作區。各區所需品種,栽培措施都有所不同,但根據馬鈴薯的生物學特性,欲獲得高產,在栽培技術中仍有共同之處。
一、整地馬鈴薯是以地下塊莖為收獲產品,為促進高產,就要為塊莖在地下生長創造良好的土壤環境。深耕可以使土壤疏松,提高蓄水、保水能力,協調土壤中水、肥、氣、熱肥力因素,為馬鈴薯根系和匍匐莖、塊莖的生長提供舒適的生長環境。馬鈴薯塊莖播種后產生的根系為須根系,穿透能力較差。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系的生長發育,有強大的根系,可以增強吸收土壤中水分、養分的能力,源源不斷輸入地上部分,使植株生長健壯,光合能力增強,光合產物增多,為高產提供物質基礎。因此,深耕是馬鈴薯高產的基礎。據黑龍江、山西、甘肅研究報道,耕深15--18厘米時,松土層可達30厘米,較淺耕的增產10%。耕深達到36厘米的,比耕深18厘米的可增產63.1%?梢娬玫厥邱R鈴薯高產的前提。
二、施肥技術
三、播種技術
四、田間管理技術
五、防治病蟲草害
馬鈴薯生育期間經常受到病、蟲害的侵染,其中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真菌性病害、細菌性病害、生理病害蟲害主要有:蚜蟲、馬鈴薯瓢蟲、蠐螬、螻姑地老虎馬鈴薯塊莖蛾等,如不及時防治會嚴重影響產量和塊莖品質。病、蟲害的種類,發生時期,危害程度各地均有不同,了解和掌握當地病、蟲害發生規律及防治經驗很重要。病蟲害的發生與氣象條件密切相關,旱易發生蟲災,澇易發生病害。根據當地天氣長期預報及植保部門發布的病蟲害發生趨勢,及早防治,預防為主,可大大減少投入。
田間雜草防除:馬鈴薯田間雜草與作物爭水、爭肥、爭陽光,導致馬鈴薯減產。雜草防除有機械除草、人工除草和藥劑防治三種方式。
機械除草主要利用翻、耙、耢等整地方式,消滅耕層雜草。
人工除草應結合松土和培土進行。苗前鏟地可以將表層已萌發的雜草嫩芽根系切斷,使嫩芽暴露于地面曬死,除草效果好,另外可提高地溫有利于出苗。苗出齊后,即團棵期,結合松土提高地溫,促進根系發育,鏟第二遍地,將雜草連根鏟出曬一兩天后進行培土。發棵期株型已定型,此期為促使植株形成粗壯葉茂的豐產型植株,應鏟第三遍地,清除田間雜草,進行第二遍培土。
藥劑防除雜草應主要在播種后、出苗前進行。因馬鈴薯葉片對除草劑敏感,所以用藥要慎重。一般用50%乙草胺乳油1--1.2升兌水380公斤噴于壟表,然后覆蓋地膜,除草效果可達90%。另外,可用賽克津每公頃使用藥1.5公斤加水40公斤噴灑,可殺死多種雜草。
農田雜草的防除,應遵循綜合防治的原則,即播前以機械方式消滅一部分雜草、播種后出苗前用藥劑防除一部分雜草,團棵及發棵期結合松土和培土進行人工除草,這樣利用綜合措施可基本消除田間雜草,增產效果一般在10%以上。
六、收獲技術
收獲技術是田間管理的最后環節,關系到提高商品質量問題,所以必須引起重視。馬鈴薯成熟時,地上秧棵尚未枯萎,地下塊莖的皮相當嫩,稍不注意就會破皮。塊莖破皮后,極易感染病菌,同時破皮處變褐,影響商品性。收獲前一周至十天,應先將秧棵割掉,使塊莖在土中后熟,表皮木栓化,收獲時不易破皮。另外,收獲時,人工撿拾堆放小堆,田間晾曬。人工撿拾時,隨時進行分級,把破損薯、病薯單放。晾曬1―2天后,運回貯藏地點,貯藏地要干燥、通風、遮蔭。有的地方收獲后用土埋假貯,防止塊莖見光變綠?傊斋@時要盡量減少破皮和破損塊莖數量,晾曬一下是為了使塊莖蒸發一部分水分,減少貯藏時的損失。
七、馬鈴薯貯藏技術
馬鈴薯貯藏的目的主要是保證食用、加工和種用品質。食用商品薯的貯藏,應盡量減少水分損失和營養物質的消耗,避免見光使薯皮變綠,食味變劣,使塊莖始終保持新鮮狀態。加工用薯的貯藏,應防止淀粉轉化為糖。種用馬鈴薯可見散射光,保持良好的出芽繁殖能力是貯藏的主要目標。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管理,才能避免塊莖腐爛、發芽和病害蔓延,保持其商品和種用品質,降低貯藏期間的自然損耗。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