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我們圍繞農業結構調整,對高效益間作套種模式進行了摸索研究,通過近幾年的摸索,馬鈴薯―西瓜―辣椒―萵苣四種五收模式易于操作,經濟效益高,畝產值可達7000元左右,可以推廣。近幾年產量、產值平均為:馬鈴薯畝產量1753kg、產值1227元;辣椒畝產量1256kg、產值690元;第一茬西瓜畝產量3615kg、產值1807元,第二茬西瓜畝產量2550kg、產值1807元,第二茬西瓜畝產量2550kg、產值1530元;萵苣8000株左右、產值1700元(冬貯產值更高),合計總產值為6854元。去掉投資,效益在5000以上。現就此模式操作技術介紹如下:
1、栽培模式
每一間作套種帶為195cm,起2個75cm的馬鈴薯壟,1個45cm的西瓜、辣椒壟。馬鈴薯單壟雙行栽植,西瓜、辣椒同壟栽植,西瓜、辣椒收獲拔秧后栽植萵苣。馬鈴薯、西瓜、辣椒采用地膜覆蓋栽培。
2、栽培流程
2.1馬鈴薯1月上旬催芽育苗,2月上中旬按壟內小行距25cm、株距30cm單壟雙行栽植,5月中下旬收獲。
2.2西瓜4月上旬浸種催芽播種,按株距40cm進行穴播畝密度850株左右。第一茬瓜6月下旬收獲,第二茬瓜8月上中旬收獲拔秧。
2.3辣椒10月下旬溫室育苗,4月中旬帶蕾移栽,穴距40cm,每穴雙株定植,和西瓜實行耙齒行栽植。5月下旬可收獲,8月上中旬拔秧。
2.4萵苣7月中旬育苗,8月中旬按行距30cm,株距27cm定植,10月上旬收獲,畝密度8000株左右,可假植越冬貯存。
3、品種選擇
馬鈴薯選取用脫毒早大白、脫素毒魯引1號、脫毒克新4號等脫毒早熟品種;西瓜選用新鄭雜五種,辣椒選用新豐4號碼、新皖椒一號、汴椒一號等;萵苣選用晚熟圓葉萵苣品種。
4、栽培要點
4.1馬鈴薯切快用多菌靈浸種后催芽育苗,栽植后及時覆蓋地膜,出苗后及時破膜封上,4月底5月初(初花期)對壯量苗用多效唑或烯效唑進行化控,中后期限進行葉面施肥。注意晚疫病、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
4.2西瓜采用三蔓式整枝,第二雌花或第三雌花留瓜,座瓜后要施膨瓜肥、苗期可用枯萎立克、或托布津、或雙效靈灌根防治樣倒病、炭疽病和枯萎病。第一茬瓜收獲后及時將瓜蔓從莖基部20~30cm處剪秧、及時畝追施三抑復合肥20kg,并澆水,以促進瓜苗迅速再生發芽。
4.3辣椒由于期2~3葉片葉時進行分苗1次,移栽緩苗后稍見干旱即可澆水,門花期一般不澆水,門果座住后可結合澆水每株穴施尿素和磷酸二銨各5g。在生長期間要注意防治蚜蟲、棉鈴蟲、煙青蟲、螟蟲、病毒病、炭疽病等病蟲害。
4.4萵苣由于育苗期正處于高溫多雨季節,要采用催芽播種、庶蔭育苗,苗期少澆水,進行蹲苗,防止徒長,苗齡30天左右進行移栽定植,定植后要掌握先蹲后促,防止“三竄”,即旱了竄、澇了竄、瘦了竄。緩苗后結合澆水畝追施尿素10~15kg,封壟后做到水勤肥勤,每7~10天追1次肥料或人糞尿,嚴防脫肥長竄,嫩莖膨大期用500~1000mg/kg青鮮素進行葉面噴灑、可抑制抽薹。注意灰霉病、菌核病的防治。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