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基本情況寧薯8號系寧夏西吉縣種子公司于1986年從當地農家品種"深眼窩"中發現變異單株,經過1987~1991年5年的系統選育而成。1992~1993年2年在西吉縣白崖鄉進行了品種比較試驗,鮮薯產量分別為40002kg/hm2、42003kg/hm2,在10個參試品種中產量均居第1位,比對照增產20.5%和27.5%,1994~1995年2年參加寧夏馬鈴薯新品種區域試驗,鮮薯產量分別為24154.5kg/hm2、28045.5kg/hm2,均居參試品種產量的第1位,比對照增產23.3%和21.5%,1996年參加寧夏馬鈴薯新品種生產試驗,鮮薯產量為30099kg/hm2,比對照增產24.1%。自1994年以后,我區各縣和有關省區相繼引種試驗種植,面積迅速擴大,審定前的1997年種植面積已達35萬畝,至2000年在本區年種植面積達到5.878萬km2,占全區馬鈴薯總播種面積的51%,基本實現了一次品種更新,在其他省區種植面積也達到了3.94萬hm2,累計種植面積18.7萬hm2,累計增產鮮薯85576.5528萬kg,新增產值2.84億元,同年該成果獲得了寧夏區科技進步二等獎。2001年我區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特征特性植株生長勢強,株型直立,株高6Om,生長繁茂,莖稈粗壯,主莖分枝2~4個,成株葉淡綠色,茸毛較多,復葉中等,頂小葉呈卵形;單株結薯3~5個,單株平均薯塊重0.556kg,結薯集中,且大而整齊;薯塊長圓形,皮、肉均為白色,芽眼較深;塊莖中干物質含量21.29%,粗淀粉18.97%,蛋白質2.01%,Vc15.03mg/100g;生育期110d左右;抗花葉、卷葉病毒和環腐病、黑腔病、晚疫病;抗旱,耐貯藏。產量高:大面積種植鮮薯公頃產量一般在24000kg以上,比對照增產20%以上。淀粉含量高:鮮薯淀粉含量18.97%,比原生產上種植品種提高2.77個百分點以上。加工品質好:據西吉縣淀粉總公司加工研究,該品種是我區大面積種植的唯一能用于加工合成粉(全粉)的品種,淀粉粘度比原品種提高20%~30%,白度高于90%,可節省色素提取工序,經濟效益十分顯著。適應性廣:不僅適宜在寧夏大面積種植,而且在甘肅的定西、平涼、陜西的北部、內蒙的西部等地引種種植亦表現突出,面積也迅速擴大。培育者寧夏西吉縣種子公司地區及技術a.采用幼健薯切塊或小整薯播種,干旱區4月下旬播種,播種密度45000穴/hm2,半干旱區4月中旬播種,播種密度52500株/hm2。b.每公頃基施優質農家肥45000kg,磷酸二銨150kg,現蕾期追施尿素75kg。c.根據實際情況勤中耕鋤草。d.開花后及時培土起壟,拔出雜草和劣株。e.及時防治鼠害。審定情況1998年4月經寧夏回族自治區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12次全委會議審定通過。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