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癥狀
葉片、花球、花梗和種莢均可受害。葉片以老葉最易受害,病葉出現邊緣不明顯的黃色病斑,逐漸擴大,因受葉脈限制呈多角形或不規則黃褐色至黑褐色的病斑,葉背病斑上有黑褐色斑點,較為明顯并稍突起,高濕時葉背面產生散生白色霉層,嚴重時葉片枯黃脫落。受害初期花球主軸和肉質花梗表皮內出現灰褐色斑點或斑塊,多時連接成片。橫切主軸或花梗可見微管束完好,但心髓部水漬狀、褐色。天氣潮濕時,主軸和花梗表面長出白色霜霉。嚴重時花梗縮短,致使整個花球表面凹凸不平,甚至花球表面也出現壞死斑塊,發現小花球逐漸褐腐。發病后期掰開大花球,幾乎所有花梗內部均大片變褐。
2發病條件
在冬季寒冷的地區,病菌以卵孢子隨病殘體在土壤中或以菌絲體在種株上越冬,成為翌年春菜的初侵染源;病害以孢子囊在田間通過風雨傳播,由氣孔侵入。種子也可帶菌引起幼苗發病。當平均氣溫16℃左右時葉片最易發病,高溫高濕有利于病害的發生和流行。氣溫忽高忽低,溫差較大,光照不足,空氣濕度較大常引起植株表面結露,導致病害流行。花球發病的決定性因素是雨水,連續5天以上陰雨天氣極易產生花球侵染。品種對病害的抗性不同,優秀、綠雄90等品種基本不染病,晚生圣綠為高感病品種。溫度是發病的重要條件,病菌生長適溫為20℃~24℃。
3綜合防治
3.1選擇抗(耐)病品種。針對花球發病,目前可選用優秀、綠雄90等高抗品種。
3.2種子消毒。用種子質量30%的3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或50%福美霜可濕性粉劑拌種。
3.3加強栽培管理。避免與十字花科蔬菜連作。菜田深翻曬土,深溝高壟溝渠暢通,雨后及時排水嚴防大水漫灌,盡量降低田間濕度。增施優質有機肥,做好平衡施肥,保持植株健康。①溫濕度管理:每天早上8∶00~9∶00時打開溫室邊縫放風至溫室內水汽消散后,關上邊縫,中午棚內溫度超過25℃,開邊縫放風至溫室內溫度降下后,關上溫室邊縫。陰、雨天應大放風,防止溫室內霧氣大,夜晚溫室內溫度降到5℃以下,溫室應蓋嚴草苫保溫。②光照管理:青花菜屬喜光作物,光照充足利于青花菜結球,因此應及時擦掉棚膜上的灰塵,減少棚膜遮光。③肥水管理:青花菜不可澆水過多,否則溫室內濕度過大,造成植株易感病及爛球。一般原則是10天左右澆1次水,澆水后中耕調節土壤溫濕度,促進植株根系生長。青花菜從定植到收獲應該追肥2次,多隨水追肥:第1次追肥在定植后15~20天,畝用復合肥12.5~15公斤;第2次追肥在青花菜花蕾出現后,畝用復合肥7.5~10公斤。④枝杈管理:青花菜主要以頂花球為產品,而形成的側枝及側花球容易分散頂花球的養分,影響青花菜的產量,應及時打掉植株的側枝及側花球。
3.4藥劑防治。發病初期開始噴藥,特別是花球在現蕾后遇連續陰天更需噴藥。常用藥劑有58%瑞毒霉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40%乙磷鋁可濕粉300倍,或75%百菌清可濕粉600倍,或65%代森鋅可濕粉500倍,7~10天噴1次,連續2~3次;為減緩病菌產生抗藥性,以上藥劑最好交替使用。收獲前15天禁止使用農藥。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