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為拓展鰻場養殖空間,我站利用鰻場冬、春季節閑置的成鰻池,進行虹鱒養殖試驗,獲得成功,現將試驗情況總結如下。
一、鰻場選擇
試驗地點選擇在泮洋鄉曲斗村曲斗養鰻場。該場養殖用水系引用山澗水,水源充足,水質清新、無污染,pH值6.5~7.5,溶解氧7~8毫克/升,常年水溫變化幅度為1~27℃,除高溫期(5~8月份)水溫達24~27℃外,其余月份水溫均在20℃以下。本次試驗選擇150平方米的水泥池,池上方搭蓋防曬棚。
二、魚種放養
魚種由三明市購進,用魚簍進行充氧、降溫運輸。2005年10月10日一次性投放1700尾、計65.8千克,魚種平均尾重38.7克。放養密度為14尾/立方米。在魚種投放前5~7天,試驗池用高錳酸鉀消毒,再蓄水50厘米,等待放苗。魚種進池前要徹底消毒。
三、日常管理
1.飼料投喂前期,采用大黃魚幼魚2號浮性膨化料,飼料粒徑0.3毫米,蛋白質含量45%以上,中、后期采用普通海水魚浮性膨化料,飼料直徑0.8毫米,蛋白質含量43%以上。日投喂兩次,上午7∶00~8∶00,下午17∶00~18∶00;日投飼量,前期為魚體總重量的2.5%~3%,中期為1%~2.5%,后期為0.6%~1%。
2.清污沖水養殖期間試驗池保持24小時沖水,池水交換率每小時為4%~5%,水位控制在50~80厘米。試驗池安裝一臺0.75千瓦的水車式增氧機,養殖期間每天保持24小時開機增氧。在每天早上投完飼,約過1小時后,大部分池魚即排出第一次糞便,此時即可開始清污。清污時,用長柄寬幅塑料刷,從池邊四周向池中央依次將池底洗刷一遍,清污時適當降低水位,加大流速。堅持每天早、中、晚巡塘,仔細觀察虹鱒活動情況,每天測量水溫兩次,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3.病害防治在本次養殖試驗中,主要病害有小瓜蟲病、車輪蟲病、腸炎、水霉病等,另外,由于開啟增氧機,造成個別魚體因機械損傷而死亡。
(1)小瓜蟲病:①每畝水深1米用干辣椒0.5千克、生姜1千克(干辣椒切碎,生姜搗爛),混合煎煮20分鐘后對水全池潑灑,每天1次,連續3天。②每畝水深1米用大黃1千克、野菊花干品1千克,混合煎汁對水全池潑灑,每天1次,連續3天。③0.7克/立方米硫酸銅全池潑灑,6~8小時后徹底清污換水,3~4天后重復1次。
(2)車輪蟲病:①用0.7克/立方米硫酸銅全池潑灑,6~8小時后徹底清污換水,3~4天后重復1次。②排水2/3,百蟲殺0.5毫克/升+殺蟲靈1毫克/升靜水浸洗,要注意觀察情況,1小時后加滿水,12小時后大換水。
(3)腸炎病:①每千克飼料添加腸炎靈(主要成分為磺胺嘧啶)5克,拌勻投喂,每天2次,連續3天。②每千克飼料添加黃連素2~3克,每天2次,連續3天。
(4)水霉病:①0.08‰的食鹽、小蘇打(1∶1)溶液全池潑灑,靜水浸洗6小時,每天1次,連續2天。②2~4克/立方米亞甲基藍全池潑灑,靜水浸洗6小時,隔天重復一次。
四、試驗結果
本項目于2006年4月20日驗收,試驗歷時192天,共收獲虹鱒1132尾、1030.1千克,平均尾重910克,平均體長39.4厘米,最大個體尾重1021克,體長43.6厘米;養殖成活率66.6%,共用飼料1133千克,餌料系數1.1。總產值30903元,養殖成本19576元(其中魚種4550元,飼料6798元,魚藥300元,工資4200元,池租1000元,電費1728元,其它1000元),利潤11327元。
五、討論與小結
1.試驗證明,南方地區養鰻場利用季節差,在秋末冬春低溫季節可以進行虹鱒養殖。從9月下旬投放尾重30克以上的大規格魚種,養殖密度一般控制在15~20尾/立方米,養至翌年4月底,一般尾重可達1千克,在高溫季節來臨之前,完全可以出塘上市。
2.養殖虹鱒需要潔凈清瘦的水質,但這種水質易發生寄生蟲病。本次試驗中,于10月中、下旬發生過小瓜蟲病,4月中旬發生過車輪蟲病,其中發生小瓜蟲病時因治療不及時,造成較大損失。本次試驗中寄生蟲病害最為嚴重,因寄生蟲病引起死亡487尾,占死亡總量的85.7%,其中因小瓜蟲病死亡463尾,占死亡總量的81%。在冬季應重點預防小瓜蟲病,春季應重點預防車輪蟲病。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