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筆者于1998~2005年在江蘇南京六合區金牛山水庫和山湖水庫開展了美國匙吻鱘的引進、人工孵化及商品魚養殖技術試驗,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現將近幾年來的試驗情況總結如下:
一、匙吻鱘受精卵的引進及運輸
匙吻鱘受精卵經脫粘處理后,到原腸期檢查受精率較高時,開始運輸和發往國內。受精卵采用塑料袋加水充氧運輸,每袋裝受精卵5000~7000粒,外包裝為40厘米×40厘米×100厘米的硬質紙板箱,并添置冰袋兩包,用于控制箱內溫度。受精卵運到國內后,在機場附近的養殖場重新換水充氧,再運到人工孵化培育場。
二、匙吻鱘受精卵的孵化
1.受精卵孵化前的準備
(1)孵化用具的消毒:受精卵孵化前,孵化缸、缸罩、孵化帶及所有孵化用具均要用20克/立方米漂白粉洗刷浸泡24小時以上,以殺滅病原體,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待用。
(2)孵化篩兼餌料篩的制作:根據幾年的實踐,采用孵化篩進行孵化較好。孵化篩用篩絹布制作,絹布用木板固定,框架尺寸為40厘米×30厘米×10厘米,框架底部分別蒙上不同規格的篩絹,并用木條釘牢。孵化篩日后可兼作餌料分離篩,作為過濾、分離開口餌料、前期和后期人工配合餌料之用。
2.受精卵的孵化
(1)孵化用水的管理:匙吻鱘孵化用水為水庫底函水,水質清新無污染,經渠道曝氣自流進入育苗場,溶氧高,水溫變化幅度較小。孵化用水采用50目、60目、80目篩絹攔污柵三層過濾,濾去劍水蚤等敵害生物,孵化缸內不間斷注入微流水,溶氧始終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
(2)受精卵的孵化:匙吻鱘受精卵采用家魚孵化缸內放置孵化篩孵化。受精卵到達后,先經過20分鐘的平衡水溫,然后將受精卵過數并均勻分放于各孵化篩內。一般每只孵化篩可放受精卵數千粒以上,但以不相互堆積、擠壓為好。若有部分出苗,可將其直接放入孵化缸內。在受精卵過數時,應將霉變的孵剔出,單獨放入另一只孵化缸內,防止病菌感染好卵。
水溫是匙吻鱘孵化的關鍵因素。通過幾年的試驗表明,匙吻鱘最適孵化水溫為17~20℃。水溫(18±1)℃時,孵出時間5~7天(包括途中所用時間)。水溫降低會延緩孵化時間,并增加真菌感染的機會,水溫過高又易造成畸形或死亡。幾年的匙吻鱘孵化試驗均利用水庫底函水,水溫一直保持在17~19℃,確保受精卵孵化在最佳水溫條件下進行。匙吻鱘孵出后,總長約8~9毫米,仔魚形狀似蝌蚪,具有很大的卵黃囊,在水中作間歇性垂直游動。2005年引卵數5.6萬粒,受精率90%,出苗數4.23萬尾,孵化率84%。
三、匙吻鱘仔幼魚培育
1.匙吻鱘餌料培育
匙吻鱘仔幼魚培育的關鍵是生物餌料的持續供應,一般每萬尾仔魚需配備生物餌料培育池2~3畝。培育池經清塘消毒后,選用畜禽糞肥、綠肥等發酵有機肥作底肥,一次性施放500~750千克/畝,后期隨著肥力的消減逐次翻動底肥。也可以通過施追肥或潑灑豆漿來調節肥力,一般追肥3~5天一次,一次施放混合堆肥250千克/畝。餌料培育池也要定期沖水換水,謹防水質過濃、天氣突變等原因造成的泛池。一般施肥3~5天,池內浮游動物即開始旺發,形成一簇簇"紅蟲"。匙吻鱘餌料培育池的清整、施肥應在魚卵到達前的5~7天完成,這樣才能做到充分銜接。
2.開食時間的確定
匙吻鱘幼蟲的卵黃囊大,圓球形,待仔魚從竄游過渡到完全平游時,即進入混合營養期,可以少量投喂開口生物餌料。
3.匙吻鱘餌料的轉食馴化
由于匙吻鱘在10厘米以前濾食器官尚未健全,只能吞食餌料。當有一半以上魚苗開食后,應適當增加投喂量和投喂次數。待全部開食后,應加大投喂量,始終保持水體中生物餌料的密度,遵循"量少次多"的原則,一般間隔2小時投喂一次。但同時也應注意,活餌料不能一次性投喂過度,要根據餌料消長情況靈活掌握,切忌過多投放造成水體耗氧增加,引起匙吻鱘幼苗及活餌料的缺氧死亡。剛開口時,從培育池撈回來的浮游動物用80目餌料篩分離,投喂2~3天后,即可用60目或40目餌料篩分離餌料,這期間的餌料組成多為象鼻水蚤和秀體水蚤。總之,要保證開口餌料的適口、新鮮和充足。當魚苗長至3~5厘米時,即用20目餌料篩分離餌料投喂。另外,前期如大型浮游動物較多時可放入冷庫,作為后期應急餌料,也可以貯備一些蛋白質含量高的粉狀全價餌料,一方面補充天然餌料的不足,另一方面可逐步轉食過渡到攝食微顆粒配合餌料。
4.匙吻鱘培育的日常管理
(1)加強用水管理:水溫要保持基本不變,不能陡升陡降,水質要保持清新,注水口要安裝過濾網罩,以防止野雜魚及劍水蚤等敵害生物進入水體,流速要保持在20厘米/秒,確保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
(2)定期疏苗分養:培育初期一般放苗1000尾/平方米左右,以后隨著個體的長大,5~7天疏苗一次,最后稀疏到100尾/平方米左右。通過對比可以看出幼苗前期生長速度與放養密度基本無影響,但后期放養密度小的,生長速度則明顯加快。
(3)及時換水排污:由于匙吻鱘食量較大,排泄物較多,加之常有浮游動物死亡并沉積,極易引起水體水質敗壞,應采用虹吸管清污或轉缸等措施,每天排污一次,并清除死苗,減少病害的發生,營造舒適的水體環境。
(4)防治魚。撼孜趋\仔幼魚階段很少生病,在仔魚期間曾有車輪蟲等寄生蟲發生,用15~25毫升/立方米濃度的福爾馬林消毒殺滅。偶而有中華鳋寄生龜體,可用0.5克/立方米晶體敵百蟲殺滅。幼魚長到10厘米后,也曾發現有感染小瓜蟲,嚴重時吻部和魚體布滿"小白點",最后魚體消瘦、扭曲,直至死亡,此病對幼魚危害較大,應特別引起注意,防治方法可用瓜蟲靈等中草藥浸浴15分鐘左右進行殺滅。
(5)防止相互咬尾:匙吻鱘魚體長到4~5厘米時,常發現有大魚咬小魚、健壯魚咬瘦弱魚、也有同樣大小的魚相互嘶咬的現象,特別是咬對方的尾部,被,咬后的魚,尾部發白、腐爛,最后死亡。防止咬尾的最佳辦法是降低培育密度,最大限度地稀疏幼魚,投喂新鮮、適口、足量的生物餌料,并將咬傷的幼魚單獨分開培育,輔以消炎藥物涂抹傷處,這樣多半也能成活。
(6)防止強光照射的影響:匙吻鱘幼魚具有較強的趨光性,試驗表明強光會使幼魚活動加強,體能消耗加大,常到表層不停地活動,浮游動物下沉,影響匙吻鱘的攝食。而均勻的弱光或昏暗光照條件下,幼魚活動正常,可激發其食欲,浮游動物也多集中于水體的表層,攝食餌料的幾率增加,幼魚生長迅速,體質健壯。幾年的試驗中,我們將所有培育池全部加蓋了遮陽蓬布,從而大大提高了幼魚培育的成活率,加快了生長速度。
通過以上各種技術措施,一般匙吻鱘魚苗培育的成活率可達80%以上,魚苗經過30~40天的培育,能長成15~20厘米的幼魚,此時可轉入成魚養殖階段。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