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6月26日,四川省仁壽縣曹家鄉梨樹村七組村民萬永祥指著今年高換新枝的梨樹說,他前年搞的梨子、葡萄、棗子混合栽培,去年3畝果園收獲梨子1.02萬公斤、葡萄0.61萬公斤,總產值達3.5萬元,畝平均產值1.17萬元!叭逶囼灩麍@平均畝產值也在1.01萬元左右。今年棗子正式投產,到時候畝產值還會更高!比f永祥得意地說。
2004年冬,“仁壽南梨中心”曹家鄉掀起了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的熱潮。在縣農業局果樹站和鄉農技服務中心的指導下,全國人大代表、梨樹村黨支部書記余新民帶領村民率先嘗試“梨+葡萄+棗”立體栽培模式,在1100畝梨園中劃出200畝進行試驗,并在生產過程中廣泛應用稻田水果深溝高畦栽培、梨子本土花芽嫁接等新技術,不僅調整了水果品種、種植面積,而且使栽培管理技術也上了一個臺階。萬永祥站在果園里介紹,他們的葡萄按3米×0.8米的規格栽培,并且把葡萄壟修整成籬笆墻形狀;在3米的行間,栽一排梨樹,樹呈直立或雙杈形狀;然后在梨樹與葡萄之間的空隙地帶,栽植冬棗子,“為保證果樹正常生長,我們對果園地實行4米開廂,挖掘寬0.7米、高0.3米的排水溝,實現了排灌兩便。”
目前,曹家鄉正在大力推廣“梨+葡萄+棗”立體栽培模式,到年底實行這種新法栽培的果園面積將擴大到1180畝。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