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1.蝌蚪的飼養管理
蝌蚪的放養密度要合理,并隨時進行調整,一般蝌蚪期的飼養密度平均每平方米不超過2000只。
蝌蚪飼養池中的蝌蚪應力求整齊,日齡大致相同,避免出現大吃小現象。
需要對蝌蚪進行轉移時,要借助于尼龍網撈取,用水桶運送,動作要輕而快,以免引起蝌蚪死亡。
人工繁殖并飼養的林蛙蝌蚪數量大且密度大,在其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充足的餌料,以保證其成活率并能達到一定的體重。
1~7日齡的蝌蚪一般不投料。
8~14日齡的蝌蚪每萬只投放動物性飼料(魚粉或肉屑)250克,豆腐或細豆渣250克。
15~35日齡的蝌蚪每萬只飼喂公式是:(動物性飼料250克)+玉米面250克×飼喂次數。陰雨天停止喂食。
36~50日齡的蝌蚪進入變態期(以出現前肢為標志),此期應減少飼料投喂量及投喂次數,至停止飼喂。
51~60日齡,幼蛙由水中上岸采食,開始吃些微小昆蟲。此項可投放少許人工飼料如黃粉蟲、蚯蚓等。
池水要注意水質和水溫,要保證有充足的水流灌入蝌蚪飼養池。當發現飼養池中有較多蝌蚪的頭露出水面時,可推斷池水缺氧,要及時向池內注入新水,替換池內廢水。池水不能超過24℃,若溫度高,可以注入新水以降溫,使池水溫度低于24℃。
2.變態期的管理
當蝌蚪生長到35天以后,進入變態期,這時應在池邊放樹枝,供幼蛙上岸棲息。蝌蚪經過40多天生長,50天后變成幼蛙,由水中轉到陸地生活,并開始采食一些微小昆蟲。60日齡以后,幼蛙全部上山,開始林中生活。
變態期要加強管理,禁止閑雜人員進入,并要防止畜禽、鼠類、蛇類及其它野生動物的危害。
進入變態期后,要適當地疏散,防止變態幼蛙在繁殖場附近密度過大,造成食物等生活條件無法滿足而大批死亡。其方法是在蝌蚪開始變態時,用網撈取置于水桶(桶中放水)中,迅速轉運至變態池。此項工作最好在早、晚進行。
3.幼、成蛙的林中生活管理
幼蛙自變態池登陸之后,便一邊采食一邊選擇較緩的山坡向山上移動。我國東北大部分地區,大約自4月末或5月初開始至9月中下旬,約5個月的時間是幼蛙在林中生活、發育長大的時期。
成蛙抱對、產卵后即進行生殖休眠。氣溫回升至10℃以上時,成群出蟄并向山林轉移,開始林中生活。
在幼、成蛙的林中生活管理上應著重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⑴保護林蛙的棲息環境。林蛙上山后,要禁止閑雜人員進山林,避免破壞環境的安靜。
⑵適當誘蟲及補充人工飼料。林蛙的活動及采食時間主要集中于早晨的4~8時和黃昏的16~20時。陰雨天林蛙活躍,活動量大,活動和采食時間相對延長。因此,誘蟲和補充人工飼料應選擇在林蛙活動旺盛期進行。
誘蟲的方法主要有兩個:一是在飼養場內將枯枝落葉集中成堆,以招引昆蟲繁殖擴增二是選擇適當地點安裝黑光燈誘捕昆蟲。補充人工飼料主要是定期投放黃粉蟲等。
⑶防止林蛙逃跑。經常查看圍欄,一旦破損,應及時修補。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