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中國林蛙俗稱哈士蟆,主廣東北,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是我國著名藥用經濟蛙種,雌蛙輸卵管干制成的哈士蟆油是名貴的中藥材,具有潤肺養陰、補腎益精、健腦益智等功效。中國林蛙的自然資源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日趨枯竭,近年來中國林蛙的人工養殖在其主產地東北已初具規模,并且正向著產業化、集約化方向發展。50年代,上海水產大學趙振寰提出在南方進行中國林蛙養殖的設想,多年來已有很多人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礎研究工作。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近年來蘇州大學水產學院獲蘇州市科委資助,在蘇州郊區進行了中國林蛙南移養殖試驗,并取得了成功。
1、越冬。冬眠是中國林蛙躲避惡劣氣候條件的一種生理反應,中國林蛙可以在水中冬眠,也可以在陸地上冬眠,越冬池深應在1.5m以上,水位應保持在lm左右。越冬池內中國林蛙的密度以每平方米300對左右為佳。
陸地越冬場地要選擇在避光、避風、相對比較潮濕的地方,首先在地表鋪設一層瓦礫,再在瓦礫上鋪一層樹葉或稻草,中國林蛙會鉆入樹葉或稻草下的瓦礫中冬眠,越冬期間要定期向場地內噴水,同時加強對天敵的防范,并定期消毒。
2、抱對產卵。三月初水溫升到l0℃左右時,將種蛙從越冬池移入產卵池,種蛙密度為每平方米30對,產卵池要建在陽光充足,排灌水方便的地方。產卵池深應在1.2m以上,池內水位不要超過25cm。池的一面要有一個斜坡,坡度在45度以下,以便中國林蛙產卵后出水休息。在產卵池的四周要建高1.5m的圍欄。
3、孵化。孵化池要建在避風、有遮光避雨設施的地方。孵化池水位應保持在80cm左右,孵化池水面要保持平穩,池四壁和池底要用水泥或塑料薄膜封好,池內要保持清潔,不能有任何污染,否則會影響中國林蛙的孵化率。密度為每平方米4團卵。卵的孵化和溫度密切相關,南方3月上旬的水溫一般在13℃左右,受精卵4-5天即可孵化出蝌蚪。
4、蝌蚪養殖及變態。蝌蚪飼養池的深淺可依具體條件而定,從20cm到120cm均可。但是水池的保水性要好,嚴重泄漏的水池絕對不可以使用。蝌蚪飼養能否成功關鍵取決于水質、水溫、食物、密度四個因素。一般情況下4-5天要換一次水,剛孵出的蝌蚪主要吃卵膠膜,前十天只需投喂少量豆漿即可,以后逐漸投喂煮熟的豬肺、玉米粉、青菜等,在變態期間蝌蚪停止取食,此時變態的幼蛙尾巴還沒有完全吸收,常在水邊活動,受到驚嚇時入水,由于此時的中國林蛙活動不夠靈活,因此一定要加強對天敵的防御。
5、幼蛙飼養。中國林蛙養殖必須具備以下幾個基本條件:1、養殖場地要有遮光設施,避免強光直接照射中國林蛙;2、要有噴水設施,保持場地濕度,為中國林蛙提供一個相對潮濕的環境,3、要有防逃和防天敵設施,謹防中國林蛙逃跑及天敵侵害;4、要為中國林蛙提供充足的餌料。
幼蛙的養殖可以在塑料大棚中進行,也可以在簡易房中進行,還可在室外有遮光避雨設施的水泥池中進行,養殖密度一般以每平方米300只幼蛙為佳。
幼蛙養殖餌料應具備以下幾個特點:l、餌料要能夠活動,能被中國林蛙發現;2、餌料個體不可以過大,尤其是幼蛙養殖所需的餌料,一方面要小,另一方面要軟;3、餌料的成本要低,獲得要比較方便;4、餌料的品種要有變化,不能長期給中國林蛙投喂一種單一營養成分的餌料。依據季節溫度的變化和中國林蛙各個發育時期的生理特點,在5、6、10月一般選用黃粉蟲做主干餌料,在7、8、9月一般選用蠅蛆做主干餌料,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餌料。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