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5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選定養蛙場址后,要視飼養規模進行建設。養蛙場的建設主要包括4個池(產卵池、孵化池、飼養池、越冬池)和圍欄。
1.產卵池。產卵池是每年春天成年雌蛙出蟄后進行抱對、產卵的場所。由于林蛙出蟄時氣溫較低,加之林蛙在產卵后有生殖休眠的習性,因此產卵池必須選擇在河流一側、離冬眠池近、陽光充足、地勢較平坦的地帶。池子的規格為:5米×20米,池埂60~80厘米,寬50厘米,水深30~50厘米,可放500對種蛙。養蛙場可根據自身規模需要,修建多個產卵池。
2.孵化池。孵化池是將蛙卵孵化成蝌蚪的地方。應選擇朝陽透光的地方建池。孵化池底要求有一定的傾斜坡度,一側深一側淺,水深處約40厘米,水淺處約10厘米,通過不同的水深來調節水溫。一般建池規格是4米×6米。池埂一般下寬上窄,底寬約50厘米,埂面寬約30厘米。出入水口都設在一側,出水口處要設鐵絲網,以防蝌蚪外逃。根據需要可修建多個孵化池,其參照標準是:每100平方米孵化池可孵化出50萬只蝌蚪。
3.蝌蚪飼養池與變態池。飼養與變態池是蝌蚪生長直至變態的場所。其池型規格一般為4米×5米,水深30~40厘米,中間建1個圓形安全坑,深約40厘米,以防干旱或斷水而造成蝌蚪大批死亡。為便于更換池水,進、出水口可呈對角線設置,均需設鐵絲網,以防蝌蚪順水或逆水游出而丟失。飼養與變態池可根據飼養規模建若干個。飼養、變態池每平方米可投放蝌蚪1500只左右。
4.越冬池。越冬池是林蛙冬眠的地方。一些天然的水池、水庫或較大的山澗溪流或江河是林蛙的天然越冬池。為使林蛙安全越冬,養蛙場應根據需要建1處或數處越冬池。規格為20米×40米,可作為5萬只成蛙或30萬只幼蛙的越冬場所。越冬池的大小可根據養殖量的多少而定。越冬池的深度應在2.5米左右,冬天冰下水深應保持1米左右。池底鋪一層厚約5厘米的闊葉樹葉,用作冬眠隱蔽物。在養殖場內河流的深水處筑壩,將水位保持在2米左右,亦可用作林蛙冬眠池。
以上4池的建設均應在養蛙場內河流一側的較平坦地帶,且交通要方便。池土要選擇保水性強、不易被水沖毀的黏土。
5.圍欄。建圍欄的方法很多,如圍墻法、挖溝法及塑料布圍欄法等。但是,既簡便又經濟且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塑料布圍欄法。
塑料布圍欄的具體做法是,在養蛙場四周山林中需要圍欄的地方,割出約1米寬的小道,在風口處砌成土墻,土墻的高度為0.6米,在土墻的上面固定一木樁,木樁高約0.3米,間隔3米埋1根木樁,用塑料布圍起。首先裁開塑料布,然后用膜機將塑料布上下兩邊各折回約3厘米并壓成中空的筒狀,以供穿鐵線用。圍欄應在無風或微風的天氣進行,圍時應先固定穿鐵絲的上緣于木樁上,離地面高度約0.6米,然后用土埋住底邊,并使塑料布向場內側傾斜一定的角度。
圍欄工作應在每年林蛙繁殖季節到來之前完成。
6.其它設施的建設。除以上外,還應做好繁殖場的防洪設施建設和必要的飼料生產室的修建。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