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劍帶絳條蟲病是寄生于鵝小腸內的常見寄生蟲病。常引起鵝感染發病,尤其對幼鵝危害特別嚴重,可造成大批死亡,給養鵝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是鵝的一種重要寄生蟲病。
1.病原及流行特點本病原為矛形劍帶絳蟲,屬膜殼科,是一種大型蟲體,為乳白色。蟲體長達13厘米,呈矛形。頭節小,上有4個吸盤,頂突上有8個小鉤,頸短。鏈體由20―40個節片組成,前端窄,往后逐漸加寬,最后的節片寬約5―18毫米,頸短,成熟的節片上有三個睪丸,睪丸呈橢圓形,橫列于內方生殖孔的一側。卵巢和卵巢腺則在睪丸的外側。生殖孔位于節片上角的側緣。蟲卵為橢圓形,無卵袋包裹。本病分布廣泛,世界各地養鵝地區均有發生,多呈地方性流行。本病有明顯的季節性,一般多發生于4―10月份的春末夏秋季節,而在冬季和早春較少發生。發病年齡為20日齡以上的幼鵝。臨床上主要以1―3月齡的放養鵝群多見,但臨床所見的最早發病日齡為11日齡,可能在出殼后經飲水感染。輕度感染通常不表現臨床癥狀,成年鵝感染后,多呈良性經過成為帶蟲者。本病除感染家鵝外,也感染鴨、野鵝、鵠以及其他某些野生水禽。
2.生活史劍帶絳蟲寄生于鵝、鴨及某些野生水禽的小腸內,孕卵節片或蟲卵蟲隨患禽的糞便排出,蟲卵落入水中,被中間宿主劍水蚤吞食,經6周發育為成熟的似囊尾蚴。鵝等水禽類吞食了含有似囊尾蚴的劍水蚤,劍水蚤被消化,似囊尾蚴進入小腸,并翻出頭節,吸附在腸壁上,經19天發育為成蟲。
3.臨床癥狀成年鵝感染劍帶絳蟲后,一般癥狀較輕,幼鵝感染后可表現明顯的全身癥狀,首先出現消化機能障礙,腹瀉,排稀白色糞便,內混有白色的絳蟲節片,發病后期,食欲廢絕,羽毛松亂無光澤,常離群獨居,不愿走動,嚴重感染者常出現神經癥狀,走路搖晃、運動失調、失去平衡、向后坐倒、仰臥或突然倒向一側不能起立,發病后,常引起死亡,病程為1―5天。
4.病理變化病死鵝瘦弱無膘,病程較長的胸骨如刀。部分病例心外膜有出血點,肝臟略腫大、膽囊充盈、膽汁稀呈淡綠色,腸道黏膜充血,有時出血,呈卡他性炎癥,十二指腸和空腸內有多量絳蟲,甚至堵塞腸腔,肌胃內較空虛,角質膜呈淡綠色。
5.防治措施不同日齡的鵝應分開飼養,對青年鵝、成年鵝群應實施定期驅蟲,一年至少進行二次,通常在春秋季,以堿少環境的污染和病原的擴散。常用藥物有吡喹酮按每千克體重10―15毫克內服,或用丙硫咪唑按每千克體重50―100毫克服用,也可用硫雙二氯酚按每千克體重150―200毫克。為確保療效,上述藥品最好逐只投服。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