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3-14 作者:佚名 來源:網絡整理
仔豬黃痢又稱早發性大腸桿菌病,是由一定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初生仔豬的急性、高度致死性傳染病。臨床特征為病豬腹瀉,排出黃色或黃白色稀糞。發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是危害仔豬的重要傳染病之一。
(一)病原不同地區和豬群引起發病的大腸桿菌菌株不盡相同,主要常見菌株的血清型是O8、o60、o115、o138、o139、o141、o149等,而且大部分菌株在血瓊脂培養基上出現β型溶血。本菌的形態特征、培養特性、抵抗力等如前述大腸桿菌。
(二)流行特點本病多發生于1周齡以內的哺乳仔豬,以1~3日齡發病率高,7日齡以上很少發病。常見到同窩仔豬中一頭發病后很快蔓延到全窩仔豬,其發病率沆的幾乎可達100%。通過消化道感染,傳染源是帶菌母豬。本病一年四季均有發生,在豬場內流行1次后,一般經久不斷,只是發病率和死亡率會有所下降。如不采取適當的防治措施,是不會自行停止的。
(三)臨床癥狀最急性的仔豬常在出生后十幾小時即要可發病,有時看不到明顯癥狀即發生死亡。仔豬出生后2~3天以上發病,病程稍長,劇烈腹瀉,排黃色或黃白色,內含凝乳小塊的稀糞。病情嚴重的仔豬,肛門松弛,大便失禁,陰門尖端發紅,口渴,精神沉郁,不吃奶,很快消瘦、脫水、眼球凹陷,衰竭死亡。
(四)病理變化急性死亡的仔豬,肉眼幾乎看不到腸道的炎癥變化,其他實質器官也無明顯變化。病程稍長的可見到病尸嚴重脫水,腸、胃黏膜有明顯的急性卡他性炎癥,尤以十二指腸最嚴重。腸壁很薄,腸道膨脹,有多量黃色液體內容物和氣體,腸系膜淋巴結充血、腫大、多汁,有彌漫性小點出血,肝、腎有小的壞死灶。
(五)診斷本病根據流行病學特點和臨床癥狀結合剖檢,即可做出初步診斷。進一步確診可根據鏡檢、細菌分離培養和生化試驗。
(六)鑒別診斷本病應與豬傳染性胃腸炎,仔豬白痢,仔豬副傷寒,仔豬紅痢等相區別,參見仔豬白痢的鑒別論斷。
(七)預防
1、藥物預防,氟哌酸或吡哌酸及其他抗生素均可從母豬產仔前1周拌料喂給。
2、圈舍保持清潔衛生,喂乳前將母豬乳房、乳頭洗凈消毒,擠掉頭幾滴奶,再固定乳頭喂奶,并使仔豬及時吃到初乳。
3、利用微生態生物菌制劑如乳康生、促菌生等治療及在母豬臨產前注射大腸桿菌基因工程苗的預防方法,參照仔豬白痢。另外大腸桿菌K88?K99雙價基因工程苗(口服免疫)和大腸桿菌K88?K99?987P三價滅活菌苗注射免疫,預產期前15~30天免疫效果也很好。因為母豬免疫后其血清和初乳中有較高水平的抗大腸桿菌抗體,能使仔豬獲得很高的被動免疫保護率。
(八)治療治療一定要在發病早期進行有效,發現1頭豬,應全窩進行預防性治療,若待發病后再治,往往療效不佳。
1、氟哌酸或吡哌酸口服,既可治療,又可預防,治療量均為每千克體重0.1~0.2克體重,1日兩次,連用3天。
2、抗生素或磺胺藥治療:以氯霉素肌肉注射擊,每0.125克,每日2次,連用3天,土霉素、磺胺脒等片劑口服,慶大霉素每千克體重4~11毫克,每天2次,口服。
此外可根據脫水情況補液,控制病豬吃奶量,保證有充足清潔的飲水。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