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6-22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
本報訊(記者白鋒哲)繼去年11月9位歐盟青年職業農民來中國交流學習之后,今年6月,第二批共11位歐盟青年農民代表再到中國進行為期兩周的學習交流。
據了解,11位青年農民分別來自芬蘭、捷克、斯洛文尼亞、比利時、馬耳他、西班牙、斯洛伐克、德國等10個歐盟成員國,最大的40歲,最小的只有23歲,除個別為學生兼職農民外,大部分都是職業農民,主要從事種植、畜牧及有機園藝工作,擁有大田作物在25公頃到500公頃之間,奶牛養殖均在150頭以內。
此次交流活動是中國—歐盟青年農業實用人才能力建設項目的重要內容之一。6月4日,活動開幕式在北京舉行,中國農業農村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唐盛堯、農業農村部國際交流服務中心主任童玉娥、歐盟駐華代表團參贊鄧勵科出席開幕式并致辭。唐盛堯表示,項目實施順利、收效明顯、成果豐碩,無論是來華交流的歐盟青年職業農民,還是赴歐學習的中國青年,都表示收獲豐富、獲益良多,相互之間一直保持著溝通和交流。“希望學員們利用此次機會,多聽多看,多同中方同行交流溝通,多交朋友;同時增強對中國農業的了解,加深對中歐農業互補性的認識。”
童玉娥介紹說,作為具體組織方,國際交流服務中心為第二批歐盟青年農民精心選擇了3個考察省市區,即上海、江蘇和內蒙古,三地地理位置不同,農業發展形態不一、各具特色,是中國農業復雜多樣的生動寫照。“希望歐盟青年農民在投入參觀交流的同時,能夠充分感受古老的中華文化,欣賞復雜多變的南北方自然景觀。”
在14天的考察學習中,歐盟青年農民們分別走訪了上海光明乳業、瀛廟花卉合作社、江蘇鑫品茶業、武進夏溪花木市場、如東縣蛋雞規模養殖場、烏蘭察布甜菜種植基地等十多個農業企業、農場及農村,與各地的青年農業創業者、農業科技人員等進行了深入交流,全面了解了中國農業發展現狀和政策、優勢與挑戰。
6月15日,結業儀式在北京舉行,農業農村部國際合作司副巡視員葉安平對活動成效給予充分肯定,并與學員進行了座談交流。來自葡萄牙的LopoCarvalho在結業發言中說,“歐洲大米自給率約為70%,為增加大米生產,4年前我將50公頃農田改造成稻田。作為一個年輕的稻農,有機會到水稻種植的母國學習,絕對是一次令人鼓舞的經歷。在上海,我們看到農業生產與教育結合項目,農業的未來取決于年輕一代,經歷農業活動后就很容易理解農業的重要性,反之,對農業沒有認識,未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將會受到威脅;在江蘇,年輕企業家為農業帶來了新想法和新商業模式,通過農產品電子商務,拉近了農民和消費者之間的距離;在內蒙古,農業工廠的發展令人印象深刻。我們相信,精準農業、智能農業在中國將會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學員們紛紛表示,歐洲和中國青年農民之間的經驗交流及農業合作實踐可以成為連接中歐的“大運河”,項目促進了中歐青年農民之間的農業交流,向國際合作經典范例邁出了重要一步,他們以后將會繼續深挖中歐青年農民間的“大運河”。
相關標簽:中國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