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4-09 作者:佚名 來源:經濟日報
貴州安順西秀區實現鄉鎮垃圾收運處置全覆蓋
城鄉更凈、更美、更亮了
本報記者 王新偉 通訊員 梅 莉
2015年起,貴州安順西秀區開始推進城鄉垃圾一體化處理。2017年底,西秀區在貴州省率先實現鄉鎮垃圾收運處置全覆蓋。通過倡導村民自治、整合人力資源、政府購買服務等辦法,西秀區的城鄉人居環境得到凈化美化亮化,并助力了全域旅游發展,實現了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多贏
陳忠秀是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蔡官鎮交椅村村民,在馬路邊開了一個小超市。為了方便大家扔垃圾,她在門口自備了垃圾箱,每天把垃圾進行分類處理。
在西秀區,像陳忠秀一樣,對垃圾進行分類的村民有很多。
西秀區城管局局長何林向記者介紹說:“為推進城鄉垃圾一體化處理,2015年起,西秀區投資1.1億元,建設鄉鎮垃圾轉運站,并配備了垃圾車、垃圾箱等環衛基礎設施。”
記者看到,西秀區的每個鄉鎮都建設有1座水平壓縮式垃圾轉運站,配套一輛大噸位轉運車;每個村寨都配置有5個1.5噸不銹鋼垃圾斗,聘用3至5名環衛保潔人員;每2個村配備一輛1.5噸鉤臂垃圾收集車。
截至2017年12月底,西秀區14座垃圾轉運站已建設完工并投入使用,14輛大型垃圾轉運車、160輛1.5噸垃圾鉤臂車、2200個1.5噸不銹鋼垃圾斗全部到位,在貴州省率先實現了鄉鎮垃圾收運處置全覆蓋。
倡導村民自治
提升環保意識
黃臘布依族苗族鄉是西秀區率先收取村民衛生費的鄉鎮,玲瓏村、羊邊城村、龍青村3個村作為試點村,村民按家庭人口以每月2元的標準向村委會一次性交納一年的衛生費,主要用于補助村級保潔員的工資。
保潔員除了每天維護村內公共衛生外,早上還挨家挨戶將村民的生活垃圾用小推車運走。
為保證支出透明、專款專用,村委會將繳納衛生費的村民名單和金額總數在村內進行公示,村民對保潔員工作及衛生費支出情況進行監督。不交納衛生費的家庭,保潔員將不負責清運該戶的生活垃圾。
龍青村還召開村民大會,制定了《村民公約》,針對不交衛生費、不參與本村建設、不配合本村工作等行為,制定了相應的處罰措施,不交衛生費的村民將被記入“黑名單”,不能參與衛生戶、文明戶等評選。
黃臘鄉創建辦主任柏永園告訴記者:“實行村民自治,村保潔員的待遇得到提高,工作更加盡心盡責。村民看到環境衛生變好了,也愿意交納衛生費。這樣一來,既可以緩解財政負擔,又能提高保潔員的積極性,還能提升村民的環保意識,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并自覺監督本村的環境衛生工作,可謂‘一舉四得’,是解決農村環境問題的有效辦法。”
記者在西秀區人社局了解到,2017年下半年,西秀區創新做法,在全區193個行政村設置村保潔員、河道保潔員、交通護路員、生態護林員等7個公益性崗位,簡稱“一村七崗”,每月800元的工資由區財政承擔。有了“一村七崗”,村里的保潔人員增加了,村容村貌得到了極大改善。
整合人力資源
用好獎懲機制
“我們通過整合‘一村七崗’人員和石漠化治理封山育林員等共74人,加上鄉里聘用的保潔員38人,目前共有保潔人員112人”。新場鄉黨委委員張新告訴記者:“實行‘河段長’‘路段長’制,鄉黨委書記、鄉長為‘總段長’,黨委班子成員為‘副段長’,村居、部門聯合包保,科學劃定包保區域,部門負責人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為包保區域‘河段長’‘路段長’。同時加大考核督查,實施‘三子’(即掃面子、摘帽子、扣票子)獎懲機制,營造了積極向上、爭先創優的創建工作氛圍。全鄉50.5公里通村路和各村(居)通組聯戶路,基本實現了路路有人掃、戶戶有人監督的良好局面。”
周志倫是雙堡鎮軍馬村上哨組的貧困戶,妻子過世多年,家中八旬老母有視力障礙,沒有辦法外出務工。周志倫被“一村七崗”聘用后,每天負責寨子里公共區域環境衛生的打掃和監督,環境干凈了,有固定收入了,他的精神也振奮了。
政府購買服務
引進環保企業
雙堡鎮垃圾轉運站站長何文運告訴記者:“整個雙堡鎮每天產生的垃圾有22噸左右,鎮里配備的1輛大型垃圾運輸車、11輛小型垃圾鉤臂車每天不間斷運行。垃圾運到我們這里進行壓縮以后,再由大型運輸車將壓縮后的垃圾運往綠色動力發電廠進行焚燒處理。”
總投資4.6億元的安順綠色動力垃圾焚燒發電廠擁有日處理生活垃圾700噸的能力,發電廠由卸料車間、垃圾池、燃燒鍋爐房、煙氣凈化車間、汽輪發電機組、滲瀝液處理站6大區域組成。
每天上百噸鄉鎮垃圾運往企業后統一倒入垃圾儲坑,然后進行高溫分解焚燒,企業采用“干法半干法布袋除塵”的方式,將垃圾中可能含有的酸性氣體進行綜合處理,再通過噴射活性炭,吸附回收煙塵中含有的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質。無論是在控制室、垃圾傾倒處,還是在焚燒區,都聞不到難聞的氣味。
安順綠色動力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孔德武告訴記者:“我們公司每天的發電量在25萬千瓦時左右,相當于4萬到5萬戶居民每天的生活用電量。焚燒后的爐渣我們通過循環利用制成爐渣磚,每天大概可生產10萬塊左右的標磚,剩下有3%左右的飛灰經過加螯合劑水泥進行固化處理以后,才送到生活垃圾填埋場進行填埋,真正實現了垃圾減量化。”
根據測算,1噸垃圾占用的空間大約是800立方米,安順中心城區每天300噸垃圾就要占用空間24萬立方米,而300噸經過焚燒處理的垃圾,不可利用的廢渣為3噸,占用的空間約為3立方米,減容量達到97%。
為從根本上解決垃圾處理問題,西秀區引進了更多環保企業——建筑垃圾采取覆蓋運輸的方式運至貴州興貴恒遠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經過粉碎、拌和、蒸養等處理,變身成為新型環保磚;餐廚垃圾運至貴州鴻能環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經過粉碎、分離、提取后,變身成為有機肥和航空燃油……
據了解,西秀區在5年內給予環保企業稅收減免和購買服務,政府按每噸70元的價格向安順綠色動力垃圾焚燒發電廠購買垃圾處置服務;興貴恒遠公司根據運輸車輛噸位,向收運企業每車支付80元至200元的收運費用;收運企業向鴻能環保公司按每噸150元支付處置費用。這些方式解決了運行成本,將三類垃圾變廢為寶,實現了垃圾處理無害化。
安順市委常委、西秀區委書記郭偉誼說:“城鄉一體化垃圾處理體系凈化美化亮化了城鄉人居環境,助力了全域旅游發展,實現了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多贏,讓西秀走上了綠色循環發展之路。”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