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8-04-09 作者:佚名 來源:新華社
在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攻堅拔寨的重要關頭,四川南江縣近三年來依托本地中等職業學校,開辦村級后備干部專修班,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用什么、訓什么”的思路,在農村就地取才、育才、用才,通過培養黨性強、本領高的優秀村干部和致富能手,既打造了一支本土化“永久牌”扶貧工作隊,也為鄉村振興儲備了一支人才大軍。
遇到一個脫貧攻堅新問題:“有好多村干部不是不想干事,而是不會干事。”
2016年9月1日,黑潭鄉白虎村老支書給上級組織出了一道難題:自愿申請辭職。理由是:年紀大文化低、又帶孫子又種地,最主要的是不會現代化的網上辦公。
“有好多村干部不是不想干事,而是他們對涉農政策、農村實用技術、產業發展等方面都不甚了解,不會干事。他們有為人民服務的熱情,但也有本領恐慌,力不從心,這是扶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遇到的一個新問題,必須想辦法破解。”巴中市副市長、南江縣委書記劉凱告訴記者。
縣委常委、組織部長蘇偉分析說:“2017年村(社區)‘兩委’換屆前,全縣517個村兩委主要負責人,超過60歲的達24.7%以上,大專以上文化不足12%,初中以下文化占比達41%,起不了帶頭作用。迫切需要選拔和培養打造一支留得住的農村干部接班人、脫貧致富帶頭人。”
白虎村老支書辭職后,32歲的專修班畢業生鄭永飛,在換屆中當選村支部書記。“過去100%的精力在生意上,現在95%的精力用在全村群眾身上。雖然很辛苦,但群眾對我很認可,感覺很幸福。”鄭永飛告訴記者。
鄭永飛不負眾望,不僅帶領白虎村整村脫貧,還發展茶園、南江黃羊、土豬等產業,僅茶園一項,預計2019年就可使全村人均增收4500元。
建設一所新型農村干部學校:“脫貧攻堅火線班”
據劉凱介紹,2015年縣委、縣政府下定決心,由縣財政每年拿出200多萬元,依托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小河職中(現已升格為巴中村政學院),開設村級后備干部專修班,培養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村級后備干部隊伍。
蘇偉告訴記者,學生來源很廣,有村社年輕干部、在讀職校生、返鄉創業能手、復員退伍軍人等。師資主要依靠外聘專家學者、本校教師、農村鄉土人才“三支隊伍”。課程設置以黨性教育、實用技術、社會治理為主。專修班開門辦學,是一個大講堂,被群眾贊為“脫貧攻堅火線班”。
今年38歲的鄒清雄,2016年專修班畢業后當選為漁壩村村支書,兼任桃紅村支書。他的學習體會是:“國土規劃、宅基地審批、村道硬化、水利建設、項目申報流程等工作,不經過培訓,真的搞不懂。學到真本領,能夠為老百姓辦成實事,確實很光榮。”
“雖然兩村相隔17公里,但先進村要帶動后進村。我的頭號任務,就是解決桃紅村56戶貧困群眾的住房難、行路難,確保今年高質量脫貧。”鄒清雄告訴記者。
打造一支符合新時代要求的新型“三農”工作隊伍
南江縣本著“來源基層、了解基層、回歸基層、建設基層”的原則,精心打造的新時代“三農”工作隊伍,活躍在秦巴山區。
專修班畢業后當上紅光鎮海棠村主任的楊春明,引進500畝脆蜜李種植項目,投產后貧困戶年人均可增收3000元,他還幫助村民楊正勛辦肉兔養殖場,已存欄1000只,今年就可脫貧;27歲的大學生徐敏,專修班畢業后擔任南江鎮明月村文書,她流轉近千畝土地成立三個專業合作社、一個公司,種植六月李、冰葡萄、杏子、枇杷等特色水果,年產值約500萬元,解決了近百人就業,其中貧困戶50多人。
記者了解到,南江縣這種專修培訓班已辦了7期,累計培訓村級后備干部400余人。2016年首批116名畢業生,在2017年村兩委換屆中,就有104名進入村兩委,其中29人當上村支書、村主任。90%以上學員已成為當地脫貧攻堅帶頭人。2017年5月,四川省委組織部向全省推廣“南江模式”,要求三年內打造10萬人的村級人才隊伍。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