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9-08-16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農網
八月流火。走進湖北鄂南山區通城縣中藥材基地,藥材拔節,藥草飄香,藥農忙碌其間;中藥材加工廠,機器轟鳴,運輸藥品車輛穿梭。
近年來,湖北省通城縣充分發揮資源和地利優勢,傾力打造“全國中醫藥產業大縣”,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和中醫藥產業,至目前,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10萬畝,帶動近萬名貧困戶參與種植加工,中藥材已成為當地農民治貧困,奔致富的好良方。
科技助力 高山育出“致富苗”
瑤鄉御草藥業中藥材種苗培育基地員工在組培實取鐵皮石斛母苗。劉建平 攝
昨日,瑤鄉御草藥業中藥材種苗培育基地,身穿白色工作服員工在組培實取鐵皮石斛母苗,該縣中藥材種苗源源不斷從此運送各地。
這是通城首家科技中藥材種苗和研發基地,年供名貴中藥材種苗2000萬株。
通城縣地處湘鄂贛三省交界處,中藥資源蘊藏豐富,天然野生中草藥品種達166科、1313種,盛產黃精、白芨、七葉一枝花、鉤藤等名貴中藥材,境內的藥姑山被譽為“江南天然藥庫”。
2016年秋,該縣緊抓國家大力發展中醫藥產業,建設健康中國的重大機遇,在第十四次黨代會上明確提出“綠色崛起、中藥振興、萬眾創業、城鄉融合”戰略目標,舉全縣之力打造全國中醫藥產業大縣,堅持藥材、藥品、藥市、藥膳、藥養“五藥”并舉,集中藥材種植養殖、中藥制造、中藥貿易流通、中醫藥技術研發、中醫藥文化傳播和中醫藥健康旅游于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中醫藥全產業鏈條。
打造全國中醫藥產業大縣,通城縣創業青年黃修成率先響應,2017年初,他返鄉投資5000萬元,創辦中藥材種苗聯合研發基地——瑤鄉御草藥業,流轉山地6000畝,建起無菌育苗組培室1個,全自動溫控直播室1個,馴化室1個,新發展白芨、七葉一枝花、鐵皮石斛、黃精、金錢蓮、萱草等藥材。至目前,該公司已建成林下種植中藥材示范基地2000畝,年供藥材種苗2000萬株。公司以“基地十土地十貧困戶”的方式,常年安排35名貧困戶就業,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120人精準脫貧。
技術員在沙堆千畝藥材基地向貧困戶傳授種植技術。劉建平 攝
產業發展,基地先行。經過近兩年發展,全縣已建成中藥材種植基地百多個,在第一屆(2017)全國優秀中藥材基地評選中,福人藥業的金剛藤、鞘蕊蘇種植基地被評為“全國十大中藥材種植基地”,通城縣裕豐生態農業開發公司中藥材林藥立體栽種基地被評為“全國特色中藥材種植基地”。在第二屆全國優秀中藥材基地評選中,藥姑山生物科技和縣中藥材公司種植基地被評為“全國十大中藥材種植基地”,瑤鄉御草藥業公司種植基地被評為“全國特色中藥材種植基地”。
同時,這個縣按照“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已種植白芨、黃精、七葉一枝花、鐵皮石斛等名貴藥材10萬畝,其中林下種植5萬畝。初步形成以“雋六味”(黃精、重樓、白芨、白術、金剛藤和鉤藤)種植為主,其他適宜種植品種(菊花、黃花、梔子花、金銀花、木通果、金蓮花、射干、芍藥、桔梗、艾葉、紫蘇)為輔的中藥材種植格局。
正在內沖中藥材基地調研的通城縣縣委書記熊亞平信心滿滿,力爭到2021年,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30萬畝以上,中醫藥產業龍頭企業達到30家以上,中醫藥產業人才達到30000名以上,中醫藥全產業鏈產值向300億元進軍。
立體種植 荒山變“金山”
貧困戶在通城縣馬港鎮金山中藥材基地管護藥材。劉建平 攝
炎夏時節,通城縣馬港鎮海拔近千米的金山上景色宜人。山間,一株株翠綠的七葉一支花、三七、貝母、黃精迎風搖拽,藥香溢人。
這是通城縣返鄉創業青年何敏前年流轉荒山1600畝種植藥材,創辦的裕豐生態農業開發公司,走立體、循環發展之路,實行生態林與黃精、玉竹、貝母、七葉一枝花和白芨立體化種植,充分利用土地,讓種植的中藥材都有足夠的資源轉化空間,通過考慮喜陽的高層中草藥與耐陰低層的中草藥相混種;深根性的中草藥與淺根性的中草藥相混種;多年生的木本藥材與短期生長的草本藥材相混種;從而達到充分利用土地和立體空間獲取較高中藥材產量和效益。
“山上有林、林下有木、木下有草”的立體化種植模式,被湖北省農科院與湖北中醫藥大學定為實驗試點基地。
為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增加產品的附加值。2017年,他與湖北中醫大學藥學院深度合作,開啟中藥材種植與醫藥高校合作新模式。
2018年,公司與湖北省農科院中藥材研究所合作、研發一款以基地藥材為主功能保健品。
今年,公司與云南一中藥公司簽署中藥材種植戰略協議,為通城中藥材走出山門,走向全國闖出了一條多贏之路。
“公司免費為貧困戶供種苗、技術,包回收藥材,風險小,收入穩定”公司董事長何敏介紹,中藥材產業的發展,帶動金山、高峰、楊家等周邊3個村近千戶農民脫貧致富。
“藥姑山上百藥全,只缺甘草與黃連;東沖水庫碧波蕩,藥姑山上種藥忙……”大坪鄉大坪村貧困戶胡華胖一邊呵護油茶里的金銀花,一邊哼著山調感恩幸福新生活。
胡華胖全家7口人,兒子長期患病,2013年列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夫妻倆人長期在基地用工,勞動力每天120元,夫妻年收入5萬元,去年蓋上了三層大樓房,過上了幸福生活。
麗明農業公司藥材基地是當地返鄉創業青年徐四明建立的。他先后流轉荒山3000畝,種植油茶,油茶下套種金銀花、苦參、太子參、黨參等,帶動43戶貧困戶120人脫貧致富。
該縣憑借“江南天然藥庫”,發展“養殖-沼液-種植”生態循環中藥材種植產業,藥姑山瑤鄉中藥材種植公司充投資5000萬元在內沖村種植鉤藤和獼猴桃近千畝。
產銷對接 打造中藥材產業鏈
工人在艾舒寶生活用品公司生產車間生產產品。劉建平 攝
一片片艾葉經過幾十道工序,生產出一片片衛生巾系列產品,創造“點艾成金”神話的是艾舒寶生活用品公司。
2017年,該縣充分利用豐富的艾葉資源,引進艾舒寶生活用品公司,投資1.2億元,建成兩棟生產車間,公司擁有10條護墊、衛生巾及紙尿褲生產線,年產量2.3億片,產銷額2.5億元,安排100多貧困勞力就業。
這是通城縣產銷對接,打造中藥材產業鏈一個成功事例。
——為促進貧困戶增收致富,2018年,縣中藥材公司與安徽一藥業公司合作,對國家認可的64個品種中藥材產地粗加工,年收購、出售中藥材800噸以上,涵蓋中藥材菌種培育、中藥材種植及中藥材加工廠等,帶動當地中藥材產業向市場化、規模化發展,并解決附近消散勞動力就業,改善當地貧困戶生活質量,形成穩定脫貧、穩定增收的長效機制。
——該縣政府整合資金,相關部門根據自身實際,為中藥材種植主體在基地選址、種苗供應、技術指導、烘干加工等方面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務,逐步實現由“中藥材種植”向“中藥材產業”發展,由“天然藥庫”向“藥材大縣”跨越。
——該縣積極采取應對措施,外聯市場,內搞開發,發動近3萬人的藥品營銷隊伍,和遍布全國各地營銷網絡,采取“互聯網+”模式,與全國中藥材交易市場建立聯系,從“線下”到“線上”開展網絡化購銷。
潤康藥姑山中藥公司引進國內最先進的全自動生產線,全部訂購本地道地藥材,年生產規模8000噸以上。
通城紫蘇與辣椒混合,被加工成“通城老干媽”——紫蘇辣椒醬,年銷量達500萬瓶,產值過億元。目前,該縣擁有國家級中藥產業化生產基地1個,中成藥和中藥保健品工業企業8家,年產值超過7億元。福人藥業的金剛藤膠囊、益心顆粒、健脾糖漿等30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醫專用藥品獲國家生產批文并大量投產。金諾藥業已建成華中地區最大的膏藥生產基地,華信制藥已建成集中藥生產、保健食品加工、醫療器械生產三大生產基地,澤中藥業與中遠物流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擁有倉儲面積1.5萬平方米,貨運容量達5萬噸。
規劃總面積3平方公里的藥姑山中醫藥健康科技產業園雛形漸顯;福人藥業、龐大藥業等一批醫藥企業項目相繼入園,入駐企業總數到9戶。
通城中醫藥產業鏈的延伸,興了企業、旺了市場、富了藥農,美了生態。
相關標簽:通城縣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