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9-08-22 作者:佚名 來源:農民日報
小朋友聽老人講述鯉魚山莊歷史。資料圖
乘車從江蘇省睢寧縣縣城出發,行約40公里,在324省道與黃河故道交匯處有一座山,山上石頭光滑如磨,似一塊塊魚鱗,遠看山體起伏像一條鯉魚,名曰鯉魚山。山腳下,潺潺流水如絲帶般環繞;溪里,數只小鴨暢游;岸上,小朋友三三兩兩追逐嬉戲;遠處,黛瓦白墻相映成趣,仿佛置身于一幅水墨畫中。這里就是位于睢寧縣西北、環抱于黃河故道中的鯉魚山莊。
鯉魚山莊位于睢寧縣王集鎮洪山村下轄自然村,占地1700畝,其中村莊面積192畝,山體面積76畝,有283戶居民970人,憑著優美的鄉村風光,這里成功入選江蘇省第三批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示范點。但是,這里的環境在過去可不是這番景象。這個不到1000人的小村莊,經過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實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改廁所入手 提升村莊“顏值”
75歲的周淑美一輩子生活在鯉魚山莊,她經營著一個小賣部!捌綍r我和老伴兒兩人進進貨,賣賣日用品和小零食,大人和孩子都愛來我這里。原來村里的環境可不是這樣,村民都喜歡將柴火垛、需要發酵的糞和雜物堆在院墻外,覺得公共的地方,不占白不占,你堆我也堆,大家都來堆,路越來越窄!敝艽竽镎f。
談起如今的變化,她感慨萬千:“現在這生活太幸福了!不過,一開始聽說村里要改造,大家不知道怎么改,有的人覺得不讓在門口堆雜物,東西沒地兒放,不同意。村干部走街串巷,挨家挨戶做工作,還拿出自己房子先改造、當樣板,讓大家心里有數。經過一年多努力,現在才有了漂亮的鯉魚山莊。”周大娘小賣部門口掛著一個鯉魚山莊統一規劃的小牌,上書“鯉魚山莊——商店”,頗具特色。
遠看,鯉魚山莊黛瓦白墻整齊劃一,可走到巷子里,記者發現,每家每戶的房子各具特色,戶型、格局各不相同。
“現在我們所在地方主要實施舊村改造工程,其實在規劃之初確定了兩種形式,一個是舊村改造,另外一個是異地建設新村?紤]到村里老年人對于老房子有很深感情,在征求意見后,首先實施了舊村改造工程!焙樯酱妩h支部書記周全勝說,舊村改造分四步:第一步,改廁;第二步,治亂;第三步,改水;第四步,修路。
這四步說出來容易,要真正做起來可難。周全勝告訴記者,在改造前,鯉魚山莊有一個習慣,每家每戶在院門口都有一個小旱廁,甚至還有人在旱廁旁圈了豬圈,村里有的老人喜歡用燒鍋……這樣一來,旱廁、豬圈、燒鍋、土灶、柴火再加上各種雜物一股腦兒堆在各家院墻外,最后巷子只有3米寬,所以要想實施舊村改造,就得先把被占用的公共空間清理出來。
可是村委會又犯了難,村里人上廁所就是靠每家每戶門口的小旱廁,把旱廁拆了,人都有三急,大家去哪兒上廁所?
先蓋再拆!不久,4個大型水沖公廁投入使用,新公廁干凈明亮又方便!按蠹医K于不用再忍受狹小、難聞的小旱廁,也不用定時掏糞了。”周淑美說。
“廁所問題解決后,剩下三步就順當了。”王集鎮紀委書記白晶晶介紹,經過村干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共清理豬圈、柴火垛392處,拆除院外旱廁200余座、大型廢棄豬舍5500平方米。鋪設污水管網建設1萬余米、雨水管1513米、4000米檐下坡排水明渠建設。將村內道路提檔升級,原來3米寬的小土路,全部改造為5米寬壓膜水泥路,F在,走在鯉魚山莊的路上,再也不會“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了。
特色手繪墻畫 弘揚孝道文化
在鯉魚山莊村口,一面墻上布滿了手繪墻畫,在畫正中央寫著5個大字“金鎖鯉魚山”。68歲的村民陳儀懷告訴記者,之所以叫金鎖鯉魚村,是從古至今,鯉魚山莊流傳著一個傳說:古代,村里有個小伙兒叫金鎖,父親死得早,留下生病的母親由金鎖獨自照看,金鎖每天上山砍柴、下田種地,干的都是體力活兒,還得給母親做一日三餐。生活在黃河里的鯉魚仙子為金鎖的孝心所感動,每天替金鎖將飯菜做好,最后二人結成夫妻,過上美滿生活。“在鯉魚山莊,大人都會給小孩子講這個傳說,村民們非常重視孝道文化教育,可以說孝道影響了整個村莊發展!标惔鬆斦f。
鯉魚山莊的古色古香,一方面源于黛瓦白墻;另一方面,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墻畫也令村莊增色不少。不僅村口這面墻,每家每戶的房前屋后都繪滿了墻畫,“每幅墻畫,都是一個孝道經典故事!敝苋珓僬f,有一個古老的傳說叫“臥冰求鯉”,講述了晉人王祥冬天為繼母在冰上捕魚的故事,被后世奉為孝道經典!芭P冰求鯉”和鯉魚山莊共同之處,不僅都有一個“鯉”字,還都是與孝道文化有關,所以經過全體村民探討,村里決定將一些孝道經典故事手繪到墻上形成墻畫,不但扮靚了村莊整體環境,也能讓村民學習傳統文化,提升精神面貌和文化自信。
陳儀懷還喜歡逛村里的小廣場,“能學習知識,又能鍛煉身體!秉h建工作長廊、掃黑除惡宣傳欄、公共空間治理對比圖分列在廣場兩側。在廣場東北角,單杠、雙杠、太極推揉器、扭腰器、蹬力器……應有盡有。
“從開始打造到現在1年多時間,我最大的收獲是精氣神的變化。原來,我心里悶,感覺農村不如城市好,村里‘臟亂差’,無人管。現在經過治理,路也好了,村子干凈了,人也精神煥發了。前幾天,我在日記本上寫了這樣一句話:還不能氣餒,還得振奮精神,要跟上年輕人的腳步,為村里環境做出自己的貢獻!标悆x懷說。
白晶晶告訴記者,尊老愛幼、母慈子孝等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是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設的寶貴精神財富。而孝道文化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系家庭關系的道德準則,也是家庭文明建設的核心,村里還將通過評選表彰敬老孝老模范道德家庭、建設孝道長廊等方式全方位、多層次推進孝道文化建設,促進農民孝道文化養成。
搭建致富舞臺 吸引村民返鄉
在蘇州打拼多年、帶孩子回鄉過暑假的村民陳沖激動不已,“以前,我一般是過年回一次家,就這一次還得犯難,一是村里環境實在難忍受,回家住不習慣;二是媳婦兒也不愿意跟著回來。如今,家鄉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真是太美了,我們隔三岔五就得回來住幾天,吃完飯出去逛逛,像個大公園。”
“如果有機會,我一定會回來。既可以照顧父母,又可以讓孩子不再跟隨我們漂泊,讓他和我一樣擁有童年的小伙伴。即使錢掙得比在蘇州少我也愿意!标悰_說。
鯉魚山莊正在為和陳沖一樣想回鄉發展的鄉親們搭建舞臺。白晶晶告訴記者,去年,村里通過農事體驗、孝道展示、鯉禮文化、村莊生活、特色產業、鄉愁記憶等六大組團,結合“一山一河一泉一湖”打造花果特色產業、孝道特色文化、山居特色風貌的特色田園風光。“村里景色好了,賺錢機會多了,希望更多村民回來發展。”白晶晶說。
據了解,通過特色田園鄉村建設,鯉魚山莊探索集體和農戶出資產、資金、資源以及公司出特色田園鄉村運營方式的“3+1”運營模式。由合作社收儲集體土地和資產,并鼓勵農戶的“三資”入股。同時,引進專業運營團隊參與日常運營管理,圍繞“田園社區+文創農旅”主題做好產業配套。
“放假的時候,我喜歡帶孩子來這里采摘,晚上再到農家樂嘗嘗農家飯!闭诓烧S桃的游客陳佳說。現在,鯉魚山莊擁有1500畝梨園、300畝黃桃園、150畝百果園、100畝自留田,每到周末前來采摘、度假的游客絡繹不絕。
游客來了,如何讓游客留下,把民宿打造好?這成了眼下最重要的事兒。周全勝說,村里已收回12處房屋進行改造,布置農家樂、民宿、手工作坊等,并對收回的集體土地進行產業配套,完善農事體驗、鄉村文創,形成整體產業形態。
下一步,鯉魚山莊將以黃河故道古民居風貌為原型打造新型農民社區,采用新工藝、新理念、新材料重新激發舊村莊、舊建材、舊模式的新活力,為鄉村振興助力、為集體增收謀劃、為農民致富支招、為農業融合培基,打造鄉愁民居示范點。
此外,鯉魚山莊將擴大產業優勢,延伸農業產業發展鏈條,讓村民參與到特色田園鄉村的管理運行中,鼓勵農戶對自家農產品進行銷售。構建黃桃罐頭、鐵鍋花生、綠色蔬菜等品牌農產品,提檔本地特色手工藝品,打造具有鯉魚山印記的文化符號!白層慰蜎]來特想來,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白晶晶說。
相關標簽:睢寧縣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