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9-10-09 作者:佚名 來源:新華網
庫布其沙漠,這片曾被稱為“死亡之海”的沙漠,把滾滾黃河在內蒙古境內拉出一個“幾”字彎,像一道天塹橫亙在杭錦旗人面前,讓當地百姓飽受封閉、貧窮之困。如今,一條條穿沙公路在沙海中延伸,分隔了沙漠,聯通了南北,綠染黃沙,鎖住風塵,讓庫布其從“死亡之海”變為“聚寶之盆”,杭錦旗人在沙海中繪出一幅綠富同興的秀美畫卷。
從駝路到公路
“白天點明燈,夜晚沙堵門,立春不出門,出門沙埋人。”這句在當地廣為流傳的順口溜,道出了杭錦旗人曾經在庫布其沙漠艱難的生存狀態。
家住杭錦旗獨貴塔拉鎮道圖嘎查的斯仁高娃,過去住在庫布其沙漠的“柴達木”周圍。“柴達木”是蒙古語的音譯,意為“低洼、有水、長草的地方”,是沙漠里僅有的綠洲。依靠這片“柴達木”,斯仁高娃以飼養牛、羊和駱駝為生。
過去斯仁高娃家賣牛賣羊,但從不賣駱駝,因為駱駝就是她家的“小汽車”,全家人出門全靠它。
“以前沒公路,想進城辦事買東西得先騎駱駝翻沙丘,在沙漠外寄存好駱駝才能再去搭車,有時候還不一定會有進城的車,還得等。”那個時候,出門隔天回家對斯仁高娃來說是常有的事。“為生活,好多人家都搬去了黃河沿岸。”
流沙漫漫,交通閉塞,沙逼人退,生存艱難。修路、治沙;修路、發展……擼起袖子加油干,杭錦旗人誓將大漠換新顏。
從1997年修建第一條穿沙公路至今,22年來,曾經兩車道的柏油路變成了如今平坦寬敞的沙漠公路網,6條穿沙公路“兩橫四縱”,總里程近930公里,茫茫大漠變通途。
“現在開車出門當天就能往返。”斯仁高娃說,“公路多了,綠色多了,風沙少了,生活更有希望了!”
發展之路,形象之路,公路讓杭錦旗人在庫布其沙漠架起一座希望之橋。
從“流沙路”到生態路
張雙良是一名沙柳工人,他和工友們用了近一年的時間,為杭錦旗新建成通車的國道242線臨河黃河大橋至公其日嘎段公路(以下簡稱“G242”)兩側栽種了無數個沙柳網格。看著新公路,張雙良黝黑的臉上掛滿了笑容。
沙柳網格,是將沙柳條裁制成45厘米的短條,按照入沙30厘米、外露15厘米的標準,以1×1米的布局插入公路兩側的沙地中,起到固沙的作用。
“修路的同時必須固沙,不然前一天剛修好的路轉天過來就被風沙埋了。”張雙良說。
“我們在公路背風面設置100米縱深的沙柳網格,迎風面沙柳網格的縱深達到300米,有效地控制了沙掩公路現象的發生,也為下一步的綠化工作奠定了基礎。”G242項目辦安全質量部副部長任浩說。
張雙良和工友們每天天一亮就開工,直至天黑看不清了才收工。彎腰時間久了,就蹲著干一會,累了揉揉腰,蹲下接著干,缺水少電的艱苦環境也沒有減慢他們施工的進度……一年光景,G242沿線的風沙小了,一些沙柳還冒出了嫩綠的新芽,為金色的沙漠帶來了綠色的希望。
“為有效治沙,杭錦旗研究制定了‘南鎖北堵中切割’的治沙方案,而修建穿沙公路就是‘中切割’的具體表現。”杭錦旗林業和草原局局長趙建龍說,“我們先利用沙柳固沙,再由人工栽種灌木,用漸進的方式逐步恢復庫布其沙漠的自然生態。現在沙塵天氣正逐年減少,降水量不斷增加。”
目前杭錦旗的治沙控制面積已達600萬畝,穿沙公路兩側草木蔥蘢,宛若條條綠帶飄展在沙海深處,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模式正在杭錦大地上開花結果。
綠色之路,生態之路,公路讓杭錦旗人在庫布其沙漠探索出治沙植綠的新思路。
從“貧窮路”到小康路
如今,斯仁高娃在庫布其沙漠深處開了一家“牧家樂”,游客如潮讓她樂得合不攏嘴。
“路修通了,來沙漠旅游、投資、做科研的人越來越多,很多過去遷走的人現在又搬回來了。”斯仁高娃說,“如今騎駱駝已經變成游客的游玩項目。”
通過經營“牧家樂”,斯仁高娃一家的年收入最高時超過了10萬元,“杭錦旗農牧家樂典型示范戶”的獎牌也讓她對未來的生活充滿期待。
人沙和諧,綠富同興。和斯仁高娃一樣,牧民老滿的日子同樣滿是希望。
51歲的老滿名叫那仁滿達呼,是杭錦旗呼和木獨鎮巴音溫都爾嘎查出了名的養牛大戶,周圍人都愛叫他“老滿”。
老滿家有8000多畝草牧場,可過去他只養了幾十頭牛。“以前沒有公路,買牛的人進不來,賣牛的人出不去,兩頭都著急。”老滿說,“現在公路多了,打幾通電話就能用貨車把牛運走,我家養牛規模擴大了,收入也是翻番地漲。”
如今的庫布其沙漠,生態光伏基地、藥材種植基地發展欣欣向榮,治沙與經濟發展相輔相成,一朵美麗的經濟之花正在沙海中綻放。
致富之路,騰飛之路,公路讓杭錦旗人在庫布其沙漠開辟了一條小康生活的幸福路。
相關標簽:杭錦旗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