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19-11-29 作者:佚名 來源:新華網
在山東棗莊市臺兒莊區邳莊鎮尚莊村的千畝精品水稻示范園,農民豐收的喜悅溢于言表。本月,園區內的“圣稻18”精品水稻順利收割完畢。
邳莊鎮素以水稻種植著稱,然而隨著水稻品種老化,水稻附加值持續降低,年富力強的農民大多選擇外出務工,把土地留給了家里的留守老人和兒童。當地人忙活大半年,每畝地除掉人工、農資、農機等各方面支出,所剩無幾。
2018年9月,山東省派棗莊市臺兒莊區鄉村振興服務隊給邳莊鎮帶來了精品水稻,也帶來了脫貧攻堅的新思路。
服務隊隊長王金建告訴記者,服務隊從適度規模化經營、水稻品種改良、打造稻米品牌和提升產業附加值入手,進行了“稻改”工程。
今年,在鄉村振興服務隊的協調下,邳莊鎮通過鎮政府指導種糧大戶、村集體聯合成立“三水農業”合作社,以合作社為主體,在村里流轉了一千畝土地,種上了山東省農科院研發的“圣稻18”粳米品種,并邀請專家進行種植指導,開展稻蟹混養,在提升水稻種植科學化水平和精細化水平的同時,增加畝均產值。
邳莊鎮副鎮長張習按照今年的稻米市場價格算了一筆經濟賬,“圣稻18”每畝約可收1200斤稻,可產出精品粳米約840斤,每畝收益為3360元,比雜交稻高出1200多元。如果再加上混養的蟹,每畝收益能增加2000余元。
“首次流轉的1000畝土地中,涵蓋了尚莊村9戶貧困戶19人,通過良性運作,現在平均每戶增收3000元左右。”張習說。
除了水稻產值的提升,示范園還讓周邊的老百姓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尚莊村貧困戶陳群英能干些農活、零活,合作社便優先安排她進行水稻的育秧、插秧、收稻等工作。“流轉了三畝土地,又跟著插了幾天稻,粳稻插秧貴,一畝地能到180塊錢,今年光是這些就掙了七八千元。”說到一年的收獲,陳群英很滿意。
王金建告訴記者,今年的好收成,讓鄉村振興服務隊對下一步的“稻改”有了更大信心。“我們的服務期還有一年,這一年計劃把精品水稻種植面積從1000畝示范田拓展到10000畝,輻射更多貧困人口。”
相關標簽:棗莊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