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20-01-08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新聞網
“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為留守村民找到了增收路,這些土雞每天能產100余斤綠殼雞蛋,每斤能賣20元左右。郝志超 攝
隆冬時節,山西省長治市上黨區西陜村盛科專業合作社放養雞基地,4000余只土雞在山坡上、樹林里四處覓食。該村村主任李金科介紹,“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為留守村民找到了增收路,這些土雞每天能產100余斤綠殼雞蛋,每斤能賣20元左右,是普通雞蛋價格的數倍。
在村子附近的山坡上,遠遠就能看到成群的土雞在奔跑覓食,嘰嘰喳喳的聲音不絕于耳。郝志超 攝
西陜村是一個由9個自然村組成的山村,有438戶1187人。李金科介紹,這里陡峭的地勢不適合種植傳統糧食作物,以前村民們基本都是種玉米自己吃,靠種地很難掙到錢。山溝里沒有產業,村里的青壯年大多外出務工,老人、婦女和孩子留守村中,“留在村里的1000多人中,50歲以上的就有700多人”。
李金科告訴記者,隨著青壯年的外出務工,曾經種著玉米的山坡地也漸漸變成了荒坡。2014年,荒坡被種上了核桃樹。此后,如何因地制宜發展產業,帶領留守村民增收,一直是西陜村黨支部和村委思考的問題。
西陜村成功把綠殼雞蛋打造成特色品牌農產品,這些雞蛋已經在周邊市場供不應求。郝志超 攝
2019年3月,合作社買回土雞雞苗,開始發展林下養雞。“村里無污染的自然環境非常適宜發展養殖業。”李金科介紹,借助良好的生態環境養雞,不僅能充分利用林地、田間天然的青草飼料、昆蟲飼料等作為食物來源,還能增強雞的活動能力和抗病能力,為生態放養雞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發展奠定基礎。
西陜村成功把綠殼雞蛋打造成特色品牌農產品,這些雞蛋已經在周邊市場供不應求。在村子附近的山坡上,遠遠就能看到成群的土雞在奔跑覓食,嘰嘰喳喳的聲音不絕于耳。現在,發展生態放養雞養殖已成為促進西陜村農民增收的重要方式。
“合作社流轉100多畝土地進行林下養雞,每畝地每年能給村民帶來300元的流轉費用。”李金科說,此外,留守老人和婦女有了活干,在家門口就能掙到一份收入。
64歲的村民李改轉一家四口人,兒子和兒媳婦在外打工,自己此前一直沒有收入。村里發展林下養雞后,她應聘成為了工人。李改轉說,“以前外出干活,年紀大沒人要。現在在家門口每個月就能掙1500元。”
李金科告訴記者,下一步,合作社將朝著生產標準化、產品品牌化方向發展,通過強化市場營銷、加大宣傳推介、開拓周邊市場,暢通西陜綠殼雞蛋銷售渠道,帶動更多農民增收。
相關標簽:山西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