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20-02-28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新聞網
圖為:臺州市仙居縣臺灣農民創業園智能育苗基地里,農民們忙著培育幼苗。 王華斌 攝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一概以時令為轉移。雨水節氣已過,正是萬物生發的好時節。時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也是春耕備耕的重要時期,各地農業人正于江河湖海林田之間,播撒屬于2020年的“希望之種”。
春風又綠江南岸,“山海水城”浙江臺州,兼得山海之利,物產豐饒,是農、林、牧、漁各業全面發展的綜合性農業區域,是長三角地區重要的綠色農產品供應基地,也是中國重要的漁區。疫情之下,臺州農漁業打好人力、技術、服務等多項“組合拳”,開啟這一年的“別樣春耕”。
圖為:臺州市仙居縣臺灣農民創業園智能育苗基地里,農民們忙著培育幼苗。 王華斌 攝
“解渴”人力短缺 挽回疫情損失
人勤春來早,采茶正當時。連日來,原本寂靜的玉環龍額火山茶基地熱鬧了起來,采茶工們戴上口罩、背上茶簍,憑著綠色“健康碼”,上山采摘頭茬春茶,以便搶早賣個好價錢。
“為實現采茶防疫兩不誤,今年招的都是本地工,我們對每位采茶工、制茶工進行身份調查和每日健康登記,在人數上也有所控制。”浙江龍額火山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招水說。
防得住疫情,聞得見茶香,此景在臺州并非孤例。
在溫嶺大溪鎮方山云霧茶茶園里,30多名采茶工戴著口罩,間隔3米以上,采摘品質上乘的嫩芽。茶園負責人黃瑞兵說:“現在的茶葉品質較好,如果再遲一段時間,就會導致品質下降,在市場上也難以走俏。”
在三門亭旁鎮中口堂村,翠茶遍山,一群身穿“紅馬夾”的黨員志愿者穿梭于茶園里,忙著幫茶農“搶”摘春茶。當地近5000畝春茶飄香待采,但受疫情影響,采摘工短缺成了茶農的“燃眉之急”。
圖為:臺州市三門縣亭旁鎮黨員志愿者幫茶農搶摘春茶。三門縣委宣傳部供圖
“一旦錯過特早雨前茶的采摘期,茶葉的賣出價格就會直線下跌,亭旁茶農預計損失1000余萬元。”亭旁鎮副鎮長樓先團介紹,“我們組織了500余名助農志愿者,分片幫扶25個茶園、合作社‘搶’摘春茶,并通過政府搭平臺,在線上線下多渠道幫茶農銷售。”
不僅是“搶”摘春茶,作為中國最大的西藍花生產出口基地,臺州沿海西藍花產業帶同樣面臨用工荒、采收難。
對此,臺州市農業農村局就近組織“突擊隊”“搶收隊”,幫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采收、搶收西藍花等當季農產品,并支持跨區域委托采收、加工、運輸、銷售。疫情之下,臺州已然奏響農忙的號角。
圖為:打黃泥是春耕備耕的基礎工作之一,這些黃泥將用于秧盤、浸種、培秧。 林俐 攝
技術政策“加持” 打下新年基礎
“布谷飛飛勸早耕,舂鋤撲撲趁春晴。”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看到一粒粒種子冒出春芽,成為每位忙碌于田間的農人最期待的場景。
在天臺白鶴鎮,由市科技特派員、鎮農技員、村科技實驗員組成的服務小隊齊上陣,跟蹤指導農戶做好疫情防控和玉米新品種栽培試驗。
初春的農田里,農技人員正進行技術指導:“一律要戴口罩作業,試驗地周圍用消毒液噴灑,采取分散式、錯峰式作業,并按技術規程精心栽植,移栽好后澆水,再罩上小栱棚膜防凍。”通過一系列技術措施,確保玉米前期的營養生長,在設施栽培環境下,該批玉米栽培將提前一個多月供應市場。
臺州作為“水果之鄉”,疫情之下,仙居楊梅的果農們未雨綢繆,忙著修剪枝條,以保障楊梅樹生長開花期。
在“中國楊梅小鎮”仙居步路鄉,當地專門聯系了浙江省農科院專家,制訂了詳細的復產計劃,并組織楊梅協會成立了18支服務隊伍,指導梅農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
一邊農技員奔走田間地頭,一邊農業部門送“暖”政策上門。
“早稻、連作晚稻補貼標準每畝從320元提高到350元;對在功能區內集中連片綜合應用殺蟲燈、性誘劑及種植香根草、菊花、向日葵等綠色防控技術300畝以上的,按防控設施當年實際投資額的80%給予補助;繼續優化糧食訂單收購……”近日,臺州市椒江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王旭輝耐心地向農民解讀起2020年糧食生產扶持政策。
據悉,椒江區明確疫情防控期間“菜籃子”保供補助,已累計擴種葉菜類蔬菜150畝,將為市場提供近200噸的蔬菜供應量。椒江區農水局副局長尹學興說,“農時不等人,做好疫情防控同時,也要保證春耕備耕期間的物資供應和價格穩定等。”
圖為:“臺九鮮”家禽惠民惠民特供專柜。臺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多渠道聯動 暢通銷售網絡
面朝東海,海洋漁業是臺州的重要產業,在“浙江第一海洋捕撈大市”溫嶺,石塘鎮釣浜高升碼頭沉寂了一個多月之后,又開始熱鬧起來,漁民們將一箱箱漁獲物從滿載而歸的接鮮船上搬走歸檔分類。
眼下是皮皮蝦的捕撈旺季,一個個皮皮蝦被網兜不斷撈起,倒在籮筐里,再轉送到岸邊,由漁民們分揀好,便可隨著海鮮車發往寧波、杭州、上海等地的海鮮市場了。
截至25日,臺州全市已復工漁船2145艘,占該市意向復工漁船的84.2%,該市水產養殖企業也全部復工復產。
圖為:臺州市科技特派員在育苗棚里檢查苗情。天臺縣白鶴鎮供圖
位于“中國小海鮮之鄉”三門縣的血蛤出口養殖基地,受疫情影響,血蛤無法成功出口,而每年的兩三月份是放養血蛤苗的最好時機,為不誤時機,需要把血蛤盡快賣掉。對此,當地簡化審批流程,在線上平臺上架三門血蛤,為養殖戶爭取時間擴寬銷售渠道。
無獨有偶,素有“中華第一雞”美譽的仙居雞也因疫情影響,活禽交易暫停,市場消費低迷,養殖場戶壓欄明顯,生產經營困難重重,一度出現了滯銷賣難現象。
為幫助家禽生產企業和農戶渡過難關,臺州市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臺九鮮”開展家禽惠民助農活動,以基地直供、政府補貼、統一售價等形式,設立了39個門店特供專柜,提供優質家禽產品。
伴隨民眾的“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不斷豐富,臺州農漁人只爭朝夕,搶抓農時春耕備耕,擘畫了一幅綠色新圖景,為“一手抓疫情防控阻擊戰,一手抓經濟民生保衛戰”注入強勁動能。(完)
相關標簽:水城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