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20-03-31 作者:佚名 來源:河北日報
陽春三月,沿著衡水湖中湖大道由北向南行駛,美麗的衡水湖顯得靜謐遼闊,北遷的候鳥不時在空中飛過,為湖區平添了一番獨有的韻味。春水夏荷秋樹冬雪,以“濱湖風情、秀美冀州”為目標打造的“綠色廊道”——河北冀州中湖大道四季如畫,每年吸引10多萬人前來游覽觀光,2019年該道路還榮登“省美麗農村精品示范路”榜單。
“四好農村路”建設是衡水市的重點民生工程,為此,該市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去年景縣、安平順利通過省級示范縣創建省級考核,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增至6個,11個縣共申請打造了12條美麗農村路。
如今在衡水,功能單一的水泥路、柏油路,蝶變成縱橫交織、功能完善、環境優美的“四好農村路”,基本實現了農村公路全通暢、交通脫貧全覆蓋、沿線鄉村全通車、管養責任全明晰、過街路段全美化、公路兩側全綠化、道路環境全域凈。
修好一條路,打通富足和希望
一條農村公路,連接的是鄉村與城鎮,打通的卻是富足和希望。
在安平縣以楊屯村為核心區的鄉村振興示范區,一條10多公里的柏油路串起7個村莊,示范區以創建國家農業公園為目標,打造京津雄生態旅游目的地。從縣城東出口進入示范區,24平方公里的轄區內,賈屯生態畜牧養殖區、郭屯村蔬菜瓜果種植體驗區、李各莊絲網科普宣傳區、前張莊親子農事體驗游樂區、南張沃村動物萌寵觀光區等依次擺布其中。
“我們投資6200萬元修建了連通片區的道路、旅游集散中心、停車場等配套設施,帶起了一個生態、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旅游帶。去年‘五一’和國慶節期間,吸引了京津等地游客10余萬人次前來旅游休閑。”談到成效,安平縣副縣長張勛十分興奮。
堅持“修一條路、造一片景、活一方經濟、富一方百姓”的理念,該市把“四好農村路”建設與資源開發、產業發展緊密結合,出臺了高標準的創建行動實施方案,編制了“四好農村路”創建技術導則,明確了縣鄉村道建設標準和綠化標準,各縣市區結合本地產業扶貧、旅游、文化等特點,積極打造特色多樣的亮點工程,助推農業農村發展和鄉村振興。
“四好農村路”建設讓沿線鄉村產業蓬勃興起,鄉村旅游呈現出由景區景點向全域旅游發展的良好態勢,農村人居環境展露出嶄新風貌。去年以來,該市借助農村路網建設,先后建起了衡水湖生態休閑片區、深州桃花游片區、武強鄉村音樂體驗片區、安平紅色旅游片區和景縣、棗強、故城董子儒鄉文化片區5大片區,并同步推進旅游交通網、服務網、大數據網等建設,推出系列特色旅游線路。在衡水湖生態休閑片區,該市依托獨具特色的生態優勢,建成或在建的特色旅游小鎮有十幾個,直接帶動周邊五六十個村莊發展,成為一片多業態融合的風景帶。
現在,該市的農村公路由線成網、由窄變寬、由通向好,農村道路通行環境明顯改善,人居環境顯著提升,打造成了高質量的脫貧路、產業路、生態路、旅游路、休閑路、景觀路、文化路,編織了一幅產業興、鄉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新圖景。故城縣538個行政村中,目前農村公路通車總里程1288公里,徹底實現了“村村通公路”目標,形成了一大環帶六小環為主骨架,干支銜接,內通外聯,鄉村互通的農村公路網絡格局。
衡水交通運輸局副局長于立東介紹說,依據《衡水市深入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9年—2022年,全市計劃新改建農村公路2352.3公里,實施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67.1公里,建設改造橋梁74座,加快推進農村公路提檔升級。今年該市每個貧困村至少通1條安全可靠、順暢通行農村客車的硬化路,具備條件的自然村通硬化路,貧困地區發展的內生動力顯著增強。到年底每個縣市區要打造2條以上精品樣板美麗公路。
管好一條路,提升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
“一條大道寬又平,游子回村樂悠悠;明月失約又何妨,前王路燈亮堂堂。”日前,走在衡水市桃城區趙圈鎮前王家莊村剛剛建成的水泥路上,退休教師王建國樂呵呵地哼著自己編的順口溜。
“過去這條路只有3米寬,車都錯不開,如今這條路拓寬到了7米,村里還建起了兩個街心公園,村民們茶余飯后走在綠草如茵的村莊,心里甭提多舒心了。”身兼這條路路長的村黨支部書記王占杰說。
不僅要建好,還要管好、養護好、運營好。該市以“四好農村路”建設為契機,推動了農村公路從粗放式、被動式管理向主動式、全方位服務的轉變,建設結構優化、功能完善、暢安舒美的農村公路網。他們不斷規范公路養護機制,去年首次將農村公路日常養護資金2321萬元列入市財政預算,確保農村公路養護有穩定的資金來源。
為實現農村公路養護到位,該市開展養護機制改革調研,創新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責任體系、資金保障體系和考評機制,形成符合本地養護實際情況的制度性文件15個。深州市北溪村鄉采用路樹承包模式實施道路綠化,鄉政府統籌(打捆)將路樹承包給有資質的苗木基地,由苗木基地提供樹苗,從路樹種植到路樹成材,期間的管理包括路樹澆水、修剪、除蟲等全部由苗木基地負責,5年路樹成材后鄉村和苗木基地按比例分成。這種做法,路樹成活率高,鄉村也得到了實惠。
農村公路管護“路長制”是“四好農村路”的組成部分。按照“縣道縣管、鄉村道鄉村管”的原則,去年10月底建立了覆蓋縣鄉村的路長組織體系,縣鄉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和村委會主要負責人為縣鄉村各級路長,對本地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及路域環境整治負總責,夯實了縣鄉政府主體責任,各級路長按照對應職責落實了責任制細則。
運營好農村路網,發揮“四好農村路”的效益,該市把推進城鄉道路客運一體化作為農村公路建設的重要載體,加大力度完善客運路線,建設公交站亭。截至去年底該市縣城20公里范圍內有138條農村客運班線,公交化改造104條,公交化運行率75%;全市114個鄉鎮完成公交化改造99個,占比達86.8%,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生活滿意度、幸福感。
“真沒想到村里通上了公交,出門就是快1路公交站牌,10分鐘就有一趟車通過,真是太方便了。”武邑縣前屯村村民陳宇軍每周都要到衡水市區看孫子,過去需要繞縣城倒車,如今半小時就到了。
相關標簽:衡水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