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20-04-14 作者:佚名 來源:農民日報
距武漢不到300公里,湖北返鄉人員超1萬;截至4月13日,連續兩個月無新增病例,春耕進度不耽誤,農企復工百分百——
河南正陽:如何做到防疫生產“兩不誤”
眼下小麥陸續開始拔節抽穗,病蟲害防治進入關鍵時期,河南省駐馬店市正陽縣黃磊家庭農場里一片繁忙景象,農民正為3000畝小麥噴灑農藥。“我們每天固定用工10多人,每個工人都辦理了健康證明,縣里統一把農戶從家用車送到田間‘點對點’復工返崗,充分保證了我們的春耕生產。”黃磊家庭農場負責人黃磊說。
正陽縣距湖北省武漢市290公里,很多人在武漢就業、就醫、就學。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全縣累計排查湖北返鄉人員一萬多人,其中武漢返鄉人員達8000多人,疫情防控形勢十分嚴峻。
面對疫情,正陽縣委、縣政府按照“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總體要求,審時度勢,積極應對,防控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全縣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觸者已全部“清零”,截至4月13日,連續兩個月沒有新增新冠肺炎確診或疑似病例。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正陽縣多措并舉,創新服務,積極推動復工復產,保障各項農業生產正常進行,為農民實現增收致富提供支撐。
產銷對接搭平臺 綜合協調保供應
“俺家雞場日產蛋量1200斤,疫情導致6萬多斤雞蛋滯銷。”袁寨鎮周莊村養雞專業戶陳建修很是擔憂。疫情發生后,全縣74家養雞場的1000多噸鮮蛋面臨滯銷。
得知這一情況,駐馬店市政協副主席、正陽縣委書記劉艷麗主持召開會議要求全縣聯動,建立信息庫,幫農民解決賣難問題。全縣“菜籃子”成員單位進行線上信息匹配,完成農超連接,形成生產基地與超市“一對多”供貨,解決了全縣養殖戶的燃眉之急。同時,全縣利用微信等線上平臺,在10個鄉鎮設立了11個通行證辦理窗口。建立企業聯絡員制度,每個企業安排1名聯絡員,對人工、種子、種苗、原料、飼料、獸藥等相關需求,提供24小時服務,有序調運急需物品。
熊寨鎮王樓村富貴合作社理事長祁富貴從山東壽光聯絡購買了7萬株番茄、辣椒、茄子苗,可是如何運到基地成了難題。省交行駐王樓村第一書記劉闖知道他的難處后,及時與縣農業農村局聯系,7萬株菜苗和5000公斤滴灌薄膜在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交警、駐村干部的層層護送下成功運回基地。
疫情期間,正陽縣日均消費蔬菜量6萬斤左右,而本縣生產基地只可提供20%,剩余的80%要從外地調入。如何來解決這一難題?正陽縣通過印制發放民生通行證,專門用于正陽農產品調運通行。組織20余名工作人員在高速路進出口執勤值班,為產品及原料調運車輛開辟綠色通道,采用“不接觸車輛、不接觸身體、不接觸證件、不接觸交叉辦公用品、不接觸污染物”的“五不接觸工作法”,登記備案往返的所有車輛,有效保證了全縣“菜籃子”市場的安全有序供應。
“紅色代辦”送服務 線上培訓助春耕
今年,正陽縣冬小麥種植面積180萬畝,春播作物9萬畝。為保證麥田管理、春播春種,該縣備足種子、農藥、肥料等春耕物資。
“俺家急需購買10瓶病蟲害防治藥物,錢我轉給你,請幫忙辦理!”該縣熊寨鎮王樓村的村民王大春在一個叫作“紅色代辦”的微信群里發出請求。
“王大春同志,你所需購買的物品,我們在群里看到了,我們匯總后,村物資運輸服務隊統一購買。兩小時后放到你家門口!”很快微信群里有了“紅色代辦員”的回復。
防疫期間,全縣各村都建起了網格群,黨員志愿者則當起了“紅色代辦員”。農民有需求,只要在微信群里說一聲,就有“紅色代辦員”上門送服務。全縣這樣的黨員志愿者有4475名。
正陽縣是全國糧食生產百強縣,承擔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全縣6個病蟲害測報點、3個農情監測點的監測。隨著當前氣溫逐步回升,我們監測到早播地塊出現了病蟲害,需要及時進行防治。”農業農村局植保站高級農藝師王宏臣說。
疫情期間的春耕生產,農技服務同樣不能缺位。正陽縣農業農村局第一時間對88個基層農技推廣指導員、176個科技示范主體、1760個科技示范戶、農民通過微信群、電話、直播等方式,開展線上的技術指導和培訓,實現技術全覆蓋,提升農民朋友的科學防治意識,在全縣掀起了小麥病蟲害統防統治高潮。目前全縣180萬畝冬小麥化學除草已經結束,赤霉病、銹病防治10萬畝。
“四幫四送”作保障 農企復工百分百
正陽縣涉農企業多,為幫助這些涉農企業早日復工,該縣實施“點對點”用工輸出,積極辦理通行證,為全縣38家農產品加工企業早日全面復工復產提供人員、原料、銷售等服務。
在正陽縣新天地草業公司,工人正忙著生產運送花生秸稈、加工秸稈顆粒飼料。該企業正月初八復工復產,為養殖企業趕制訂單。復工以來,該企業外銷飼料1400噸。
同樣,正陽君樂寶乳業有限公司的車間內機聲轟轟,也是一片繁忙景象。據了解,2月6日復工后,該公司與返廠員工簽訂承諾書,不與外來疫區人員接觸,上班期間不外出。上崗226人,半月內共復產各類奶制品1200多噸。
為幫助企業更好地復工復產,正陽縣積極開展“四幫四送”服務,即送疫情防控政策,幫企業認清疫情防控形勢;送疫情防護用品,幫企業解決疫情防控物資購置難題;送開復工服務流程,幫企業科學開展疫情防控;送便捷服務,幫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嚴格把關企業復工復產流程,全力支持和有序引導各類企業復工復產。此外,正陽縣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確保零感染、零傳播、零隱瞞、零遺漏的前提下,還著力破解農民工返崗、企業用工、交通、融資、獎扶政策兌現落實等問題,目前全縣38家規模以上涉農加工企業復工率達100%。
農民增收不耽誤 養殖產能再擴大
張小運家有1萬多斤花生米沒有銷售出去,年前花生米的價錢是每斤4.6元,現在漲到了每斤5元。一邊是花生米行情看漲,一邊則是花生米不能存放太久,張小運擔心,現在不賣,一旦錯過好行情,自己的花生米就再也賣不出去了。
在“中國花生之都”的正陽縣,像張小運這樣的農戶還有很多,很多花生種植戶和花生加工戶儲存的花生米都急于出手。
疫情當前,農民增收也不能耽誤。正陽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這一問題,迅速安排專人與正陽縣鴻運物流公司對接,及時把花生米外調,順利解決了花生種植戶和加工戶的銷售難題。據統計,疫情期間共外調花生米1.5萬多噸,僅此一項就幫助農民增收1200多萬元。
正陽縣還是全國生豬調出大縣。正陽牧原生豬養殖基地內,筆者看到,一座座豬舍內,一頭頭生豬膘肥體壯。為了讓飼料運進來、生豬調出去,正陽縣開辟“綠色通道”。在防控疫情期間,除保障本縣生豬供應外,正陽牧原外調生豬近6萬頭,已建成豬舍實現滿負荷運營。
在正陽縣200萬頭生豬屠宰項目施工現場,塔吊不停上下調運建筑材料、工人們正在加緊施工。“我們已全面復工,400多個工人在日夜不停趕工期,力爭8月竣工。”正陽牧原農牧有限公司經理楊剛說,建成后將帶動就業2000多人,實現穩產保供促就業。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沖擊,我們暢通仔豬和種豬的調運,強化存欄肥豬產銷對接,保障生豬全產業鏈順暢運行,牢牢抓著規模養殖場這個‘牛鼻子’,確保正陽生豬生產保持在年出欄220萬頭以上。”正陽縣畜牧技術服務中心主任張文霞說。
相關標簽:河南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