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20-05-11 作者:佚名 來源:中國新聞網
空中俯瞰劉華耀的魚蝦養殖場。 劉忠俊 攝
年逾六旬的臺商劉華耀站在池塘邊,雙手握著一根長長的桿子。他熟練地勾住水面上用空可樂瓶做成的浮標,用力一挑,水面下一個圓形的過濾網就被“釣”了上來,上面“側躺”著幾條一厘米長的蝦苗。劉華耀湊上去,瞇著眼觀察蝦苗是否“吃飽”。“如果蝦苗背上的‘紫線’清晰可見,就說明它們營養還不錯。”
劉華耀的養殖場位于四川省瀘州市瀘縣方洞鎮薛灣村,目前已開發150余畝。 劉忠俊 攝
劉華耀的魚蝦養殖場位于四川省瀘州市瀘縣方洞鎮薛灣村,規劃面積438畝,目前已開發150余畝。這里距離瀘州市中心有近60公里。不等走近,就能聞到空氣中彌漫著的淡淡的海腥味。天氣一天天熱起來,劉華耀飼養的600萬尾蝦苗正在“瘋狂”成長。一百多天后,這些只有指甲長短的蝦苗會長成成蝦,個頭大的足有手掌那么長。
在這里,劉華耀引進的臺灣大頭蝦是不折不扣的“明星”。“臺灣很流行‘釣蝦’,我把這個娛樂方式也引進來了,每年8月都會組織‘釣蝦節’,不少游客專程從成都、重慶趕來釣大頭蝦。”
談起為何選擇偏僻的薛灣村作為自己的養蝦基地,劉華耀直言是瀘州的“好山好水”。“我的基地,前有大山里的山泉,后有瀨溪河,水質優良。”劉華耀介紹說,為支持他的養蝦事業,當地政府特意從7公里外的山上拉了一根水管,把山泉水直接引到養殖場。
在內陸地區的農村養殖臺灣大頭蝦并非易事。在臺灣,大頭蝦在蝦苗階段需要使用海水培育,長到3至5厘米時才轉入淡水養殖。為解決沒有海水的問題,劉華耀每年要批發50噸海鹽,按照比例撒入水池,以此模擬海水環境。
“溫度是最難克服的問題。”劉華耀表示,大頭蝦只有氣溫在22℃以上才會進食。對此,當地政府幫助劉華耀在水面上架起保溫大棚,這樣一來就能每年養殖2批蝦,第一批蝦能夠在相對寒冷的二三月份下苗,第二批蝦可以在深秋后豐收。如今,劉華耀的養殖場每年產蝦10萬公斤。
目前,劉華耀的養殖場每年產蝦10萬公斤。 劉忠俊 攝
個頭大、肉質好、營養豐富,劉華耀的大頭蝦在周邊市場成功打開銷路。“目前僅能供應瀘縣和重慶榮昌,如果把生產面積擴大到500畝甚至1000畝,就能銷售到成都了。”劉華耀笑著說。
為擴大產量,劉華耀正在推廣“稻蝦養殖”,即在稻田四周挖出一條3米寬、1.2米深的水溝,放入已經適應淡水生活的大頭蝦。這些大頭蝦會在夜間出來覓食,吃稻田里的小蟲或微生物。“整個養殖過程中不需要打氧,成本也很低。”劉華耀介紹,他按照這種方式去年試驗了4畝地,每畝可產出100到120斤大頭蝦,能增加約四千元人民幣的收入。
對于大頭蝦在四川的未來,劉華耀充滿信心。“西南地區市場非常大,人們很難找到‘活’的海鮮吃;在我這里,每一位消費者都能吃到最新鮮的蝦子。”
“臺灣大頭蝦帶動大家一起致富。”薛灣村黨總支部書記劉安華表示,大頭蝦養殖不僅給當地創造了就業機會,而且增加了村集體和農民的收入。如今,在薛灣村已有農民開始學習蝦的生態養殖技術。“今年在我們村,要實現‘稻蝦養殖’上百畝。”
相關標簽:臺灣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