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安徽|北京|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吉林|黑龍江
地區:江蘇|江西|遼寧|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陜西|上海|四川|天津|西藏|新疆|云南|內蒙古
84農業網 時間:2020-05-12 作者:佚名 來源:經濟日報
“盡管回來兩個多月了,但在浙江大學學習培訓的情景還歷歷在目。”25歲的寧夏鹽池縣青山鎮方山村黨支部書記吳婧談起這段培訓經歷便滔滔不絕。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鹽池縣先后兩批次組織47多名年輕村干部去浙江培訓。
作為寧夏首個脫貧摘帽縣,鹽池縣下一步工作怎么干?吳忠市委常委、鹽池縣委書記滑志敏告訴經濟日報記者,必須將扶貧“輸血”變為“造血”,提高村級干部管理水平。
惠安堡鎮楊兒莊村支書鄒建民接過話茬兒:“就拿我自己舉例,作為村支書,50歲出頭都算是年輕的,全縣村支書平均年齡62歲,文化水平基本上是初中畢業,村干部很有必要提高自身素質。”
“的確,全縣村干部隊伍‘一大三低’問題普遍存在。為了解決脫貧后的致富問題,縣委決定分批次培訓村級后備力量。”說著話,鹽池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馬麗紅遞過來一厚沓材料,記者看到首批赴浙大培訓的村干部30天課程安排得滿滿當當,既有浙大專家教授講“三農”和現代農業等理論課程,又安排到新農村實地觀摩,更有由浙江當地農業公司董事長、致富帶頭人手把手現場教學。
去了看了學了,成效如何?“這次赴浙江參加培訓收獲太大了。”吳婧說,到浙江安吉余村目睹了從“賣石頭”到“賣風景”的村莊巨變,去莫干山民宿,在原汁原味的鄉土氣息中感受最現代版的鄉村經濟轉型。“回村后,我們也要秉承綠色發展理念,規劃在荒山荒坡種植樟子松5100畝,春節后已落實了500畝……”吳婧已經準備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
“必須承認,我們這里與浙江新農村建設比起來差距實在太大,盲目照搬學習,不僅接不了地氣,還容易水土不服。”楊兒莊村的黨支部副書記武飛坦言,培訓回來最大的收獲是要加快發展規模化養殖,楊兒莊村430戶人家一半村民搞灘羊養殖,一半發展新興產業即黃花菜種植,只有規模化才能解決灘羊飼料品質的提升,繼而提高村民的人均收入。為了提高村民每畝黃花菜種植的終端收益,武飛還考慮在實施分裝基礎上,在采摘環節突破瓶頸。
脫貧摘帽之后,農村基層干部“本領恐慌”的一系列瓶頸問題浮出水面。自去年以來,寧夏鹽池縣在組織村官們浙江“非凡之旅”的基礎上,不斷完善“黨校、高校、企業”三位一體全方位農村基層干部的培訓方式,為他們開“小灶”、備“精糧”,逐步解決村干部隊伍“青黃不接”、結構不優等人才短板問題。
相關標簽:寧夏農業新聞
84農業網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系轉載自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系我們刪除。另: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站無任何關系,請網友自行判斷信息的真實性。84農業網本著服務三農的原則,不以盈利為目的,84農業網所有文章都不代表真理,僅作為參考。